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關於龍應臺的經典語錄60句

本文已影響 5.84K人 

關於龍應臺的經典語錄60句

關於龍應臺的經典語錄60句

寄語:龍應臺,1952年2月13日生於臺灣高雄縣大寮鄉眷村,現代作家、"臺灣文化部部長"。 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歐洲》。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在上海相繼發行。1999年,龍應臺出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 2008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爲孔樑巧玲傑出人文學者。2010年11月15日,龍應臺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關於龍應臺的經典著作中語錄分享給大家。

1. 和許許多多改革者、革命家一樣,我曾經天真地以爲專制政權被摧毀之後,自由就有了保障。十年回首,才知道那不過是個謙卑的開始。當人民自己掌握了權利而他對權力的相對責任瞭解不夠時,他對自由的威脅和專制政權一樣大。但是如果十年民主後的臺灣顯得混亂,我們的結論不該是民主制度不好,而是我們的民主體制不夠成熟,不夠健全。

2. 你能想象比‘被物質撐得過飽後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嗎? ——龍應臺 《目送》

3. 可是您不是專欄作家也不是歷史學者,您是以臺灣人“總統”的身份與日本人說話,您您的考慮必須比我們要多一層:除了單純的對歷史回顧的誠實之外,李先生,您還擔有前瞻性的政治責任。一個被殖民國的“總統”,在獲得自由之後,對殖民國說:感謝你教了我很多東西。

4. 親愛的安德烈:你在電話上聽起來上氣不接下氣:剛剛賽完足球才進門,晚上要和朋友去村子裏的酒吧聊天,明天要考駕照,秋天會去意大利,暑假來亞洲學中文,你已經開始瀏覽大學的入學數據……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你說,“MM,你十八歲的時候知道什麼?”

5. 牆上,不敢掛什麼真正和記憶終生不渝的東西,因爲牆,是暫時的。在暫時裏,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6. 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他。 ——龍應臺 《孩子你慢慢來》

7.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

8. 是秋天,海風徐徐地吹,一枚濃稠蛋黃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9. 當一個人抱怨電視節目水準低落,他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個人,當一萬四千個人起而"罷視",就變成電視企業不敢輕視的力量,這個力量因而保障了渺小的個人,給予他尊嚴。

10. 曾經相信過歷史,後來知道,原來歷史的一半是編造。前朝史永遠是後朝人在寫,後朝人永遠在否定前朝,他的後朝又來否定他,但是負負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積漸進的扭曲變形移位,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爲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勝利的。 ——龍應臺 《相信與不相信》

11. 一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 ——龍應臺

12.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 《目送》

13.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裏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爲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裏,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啓。

14. 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願景,眼睛熱切望着前方,母親只能在後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麼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15. 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身上沒有一個包袱,手裏沒有一張地圖。

16. 我是個攝影的幼兒園大班生,不懂得理論也沒學過操作,但是跟風景約會的時間長了,行雲流水間,萬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17. 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龍應臺 《目送》

18. 獨裁,專制,腐敗,不是哪一個主義制度所獨有,但是東歐革命狂潮就應該給所有的專制政權,不管它是否什麼主義,一個冰冷的警告,暴力,不能持久。 ——龍應臺 《百年思索》

19. 德國人的反省本身也是一個層次複雜的東西。當一個德國人對自己的過去毫不留情地大加鞭撻時,他可能是一個最具自我批判性、最清醒的《春秋》史家,但是他也可能是一個戴着面具的文化沙文主義者;當他說德國人的罪行舉世無雙時,他沒說出口的話是:德國人的文明高度是舉世無雙的。他的反省看起來謙卑,其實是傲慢。

20. 保姆代勞,和我分擔了對孩子的責任,而那精疲力竭的男人也得到一點休息;用這個方式暫時解決了我的難題,但是並沒有爲這個時代的新女性回答任何問題:有了孩子的男人和女人如何在養育兒女和追求事業之間尋求平衡?國家必須介入到哪一個程度? (不要告訴我像中國大路那種“全託”制度有任何優點,我堅持我的偏見)。“男主外,女主內”,如果不是自由選擇,就不公平,但是男女都主“外”的時候,“內”由誰來主?如何平等地主“內”?

21.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爲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22.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龍應臺 《目送》

23. 我目睹的,反而是另外兩種過程。 一方面,殖民者的思維模式和運作方式照樣推著香港快快走,用原來的高效率,但完全不見「大腦」的更新。另一方面,新的「公民教育」悄悄發酵:「心繫家國」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調成甜甜的飲料,讓香港人喝下一杯「愛家愛國」。幼稚園的孩子們學唱「起來,起來,起來。」公民教育被簡化爲愛國教育,愛國教育被簡化爲愛黨的政治正確。

24. 今天晚上站在這裏說話,深怕帶來什麼後果,但我有夢,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講我們想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25. 我慢慢的慢慢的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們的緣分就在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看着他們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並且他們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26. 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爲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傢俱時碰破了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數十年以後,你纔會回過頭來,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

27. 失敗往往是人生的修行,因爲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爲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28. 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使音樂家無法譜曲,使畫家無法作畫,使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閒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29. 總是有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風景,想不完的事情,問不完的問題,愛不完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忙,忙死了。

30.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不同的層次。

31. 我一直以爲大學校長是高瞻遠矚,指導學術與教育大方向的決策人,而不是管饅頭稀飯的保姆。——龍應臺《野火集》

32. 所以跨年的狂歡,聚集、倒數,恐怕也是一種時間的集體儀式吧?都市裏的人,燈火太亮,已經不再習慣看星星的移動和潮汐的漲落,他們只能抓住一個日期,在那一個晚上,用美酒、音樂和煙火,藉着人羣的吆喝彼此壯膽,在那看不見的門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33.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34.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種吧!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不同的層次。 ——龍應臺 《百年思索》

35. 一個人走路,纔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龍應臺 《目送》

36.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爲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爲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爲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37. 你要永遠認得那個時刻,當你的國家變質、不值得愛、不能愛又無力對抗的時候,馬上就走。湯瑪斯曼和愛因斯坦都認得那個時刻。

38. 我喜歡走路,讀書寫作累了,就出門走路。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半的心在那個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纔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39. 個健康的社會必須是“官不聊生”。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可能辜負的人越多。有權的人要慎重,要謙卑,要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文人可以快意恩仇,官員卻必須忍辱負重。

40. 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沙漠?

41. 腳踏車經過一片花開滿地的平野,將車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來,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樣幼小卻只有一次。

42. ”不跳海,就是賊”的賞罰原則對人有高度的道德要求。首先,它要求一個人上了”賊船”要認得出這是艘”賊船”;也就是說,人要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洞悉是非真僞的智慧;其次,它要求人有”跳船”的勇氣。認清賊船之後,即使不能英勇地把掌舵的暗殺了,或者放火燒船起義,至少要拒絕同流合行,毅然決然地跳船。 ——龍應臺 《人在歐洲》

43. 這個世界,凡有愛的事情都好辦一點,怕的是恨,不是愛。 ——龍應臺 《孩子你慢慢來》

44. 中國,不是不可以愛。殖民者曾經多麼地防備你去愛它,連鴉片戰爭都一筆帶過。但是中國值得香港人去瞭解、去愛的,是它的法官還是它的囚犯?是軍隊還是人民?是唐詩宋詞還是黨國機器?是它的大地還是它的官僚?香港如果要對中國做出真正重大的歷史貢獻,是去順從它還是去督促它?公民教育該教孩子的,恐怕不是愛什麼,而是怎麼愛,如何選擇所愛。

45. 她看看前方,一縱列座位伸向模糊的遠處;她轉過身來看往後方,列車的門緊緊關着,看不見門後頭的深淺。她看向車廂兩側窗外,布簾都已拉上,只有動盪不安的光,忽明忽滅、時強時弱,隨着火車奔馳的速度像閃電一樣打擊進來。她緊緊抓着椅背,維持身體的平衡,然後,她開始往前走。我緊跟着亦步亦趨,一隻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卻見她用力地撥開我的手,轉身說,“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滿了淚光,聲音悽惻。

46. 生命敗壞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向失去。於是,所謂以智慧面對敗壞,就是你面對老和死的態度了。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47. 上帝造女人,使她成爲生殖孕育的媒體,我變成造化的一部分,心裏充滿了幸福。——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48. 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爲這些記憶,會跟着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它們不再像我們兒時那麼的明顯。 ——龍應臺 《孩子你慢慢來》

49. 大學,是一個人文精神的泉源。

50. 我的安德烈,你認爲美麗的熱帶魚游泳也要在乎方向嗎?或者,你要挑釁地說,這是一個無謂的問題,因爲熱帶魚只爲自己而活? ——龍應臺 《十八歲那一年》

51. 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52.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穆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你如何懂得,什麼是什麼呢? ——龍應臺 《目送》

53. 我的人生裏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 ——龍應臺 《野火集》

54. 大樹有大樹的長法;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55. 曾經相信過愛情,後來知道,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爲親情纔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爲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冰塊嗎? ——龍應臺 《相信不相信》

56.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臺 《目送》

57. 要渺小的個人負起責任是不公平的,個人只是”制度”這巨大機器中一個看都看不見的螺絲釘,機器在製造殺人的武器還是救人的工具,不是螺絲釘的責任。 ——龍應臺 《人在歐洲》

58.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 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衣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59. 他好像在聽一個不可及的夢想,又彷彿在夜行暗路上突然聽見熟悉的聲音,輕輕呼喚自己的名字,帶點不可思議的嚮往與情怯:是啊,太湖邊,柳樹下,線裝書...... ——龍應臺 《目送》

60. 因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而不在枷鎖中,所以人們渴望着遠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