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創業故事

自媒體的新風口與前途

本文已影響 1.01W人 

自媒體的新風口與前途

自媒體的新風口與前途

自媒體的新風口與前途

(圖文無關)

我是秦朝,《餐飲老闆內參》的創始人,北京瓦特新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80後,水瓶座。曾經做過新浪地方站生活中心總監,做過美食、旅遊頻道。 2013年正式創業,和夥伴5萬元起步,沒有租辦公室,兩個人在咖啡館辦公,創辦餐飲垂直領域自媒體《餐飲老闆內參》,在十個月之後我們拿到天使風投,成爲國內第一個獲得風投的自媒體成功案例,打造餐飲產業鏈社交與服務平臺的模式被人民日報、參考消息、新華網等全媒體報道,獲得吳曉波、徐達內、人民網研究院等專家和權威機構支持。2015年7月,獲得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基金領投2000萬人民幣,成爲國內首個估值1億垂直行業自媒體。吳曉波深度看好內參的新媒體矩陣、互聯網+教育以及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

在餐飲老闆內參粉絲將近20萬的時候,估值已經高達1個億!對於做自媒體來說,其實有20萬粉絲的大有人在,爲什麼偏偏餐飲老闆內參能撐起這樣的億級估值呢?衡量一個自媒體價值的標準是什麼呢?

的確,拿到吳曉波老師的融資的時候,餐飲老闆內參的用戶也就19萬多。這兩年來,我們一直沒有很在意用戶的數量,而是更在意用戶的質量。其實做微信號應該有2C和2B這樣兩個定位的區分,餐飲老闆內參其實是2B這樣的定位。正如吳曉波老師說的,他看中的是餐飲老闆內參定位在餐飲行業這個垂直的領域,而且用戶是比較高價值的羣體,這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是,我們是一羣之前做過媒體的人,比較專業又專注,確定了2B這個提供企業級服務的方向。再加上過去一年餐飲老闆內參在餐飲的領域裏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基本上吳曉波老師投資的原則是隻投一個行業裏第一或第二這樣。綜合上述理由,吳曉波老師對我們的估值做了一個客觀判斷。

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說,憑什麼能撐起這樣一個估值,第一個就是用戶的定位,我們的用戶能產生的價值和商業想象空間是不一樣的。另外就是我們專注於餐飲行業,投資人會分析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包括這個行業和新媒體結合之後所能產生的商業模式。還有我們垂直的定位,專注於這個行業繼續深耕這個領域的決心,這些所有的因素考慮下來,投資人認爲我們是可以撐起1個億的估值的。而且談融資的時候我們也描述了未來的商業模式,比如現在已經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教育培訓產品。

如果說衡量一個自媒體價值的標準,我認爲有兩個內在的標準:第一個是用戶的規模,第二個是用戶的粘性。規模就是說你在這個行業的影響力到底怎麼樣,粘性代表用戶對你的忠誠度有多高,對你的信賴度有多大!另外還有外部因素,就是你的商業模式設計能力,這是當下的自媒體創業者應該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商業模式的設計,我認爲這是未來自媒體能夠生存、可持續發展和競爭的最大的核心。

不久前,餐飲老闆內參獲得了吳曉波基金領投的2000萬A輪融資,在這個融資過程中我們也有自己的考量。

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當時我們在想要不要融資,我們其實一直有盈利,所以我們並不怎麼缺錢。爲什麼我們還是融資了呢,當時也是有兩個考慮,一個是距我們拿到天使輪融資已經過去一年了,之後我們也沒爆出再拿融資的消息,這個對於創業公司好像是個不正常的問題,大家會有疑問,這個原因會促動我想要去融資。第二個原因是融資可以讓我們知道這一年我們工作的價值到底是個什麼狀況,需要一個數字來衡量包括給我們一些成就感和自信。至於爲什麼和吳曉波老師去談融資,這也是個非常巧合的事情,當我們正想着要融資的時候,吳曉波老師剛好成立了一個投資自媒體的基金,我分別和吳曉波老師和他的合夥人曹國雄老師聊過,一共加起來也就幾個小時,在聊的過程中我心裏已經對我們做得事的價值有一個評判了,但我想的是無論吳曉波老師他們怎麼估值,打算投多少錢我都會接受,因爲比起錢,我更看重的是吳曉波和曹國雄這兩個名字所帶來的背書的力量。這輪融資在我看來,背書的價值要遠大於金錢帶來的價值。所以整個融資談判的過程沒花多少時間也沒歷經多少波折就定下來了。

所以我自己認爲對於創業者來說,融資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如果在談投資的時候,過程特別漫長,有很多冗雜的細節那其實這個融資很可能你拿不到。靠譜的融資其實是非常快的,我們的天使輪也就是花了半天的時間路演,然後第三天花了半個小時簽訂了協議。所以我覺得靠譜的融資是非常快的,還有就是投資人是否會爽快的決定投資,也取決於你的自信。如果你在不缺錢的情況下融資其實是特別快的,如果你急需錢,那投資人往往會狠狠的壓價,或者一直拖到你撐不住的時候把價格壓得很低。所以我認爲對於創業來說,拿融資應該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沒有這筆融資你也能活下去,有這個自信去拿融資會更加容易一點。

對於做自媒體,有的人說是流量爲王,有的人說,是內容爲王。在我看來對於自媒體來說,沒有優質內容就沒有流量,一定是內容爲王。沒有內容的生產能力,沒有優質內容的原創能力,其實是很難做下去的。只要有優質的內容,其實推廣沒有太大的問題,靠自裂變、靠朋友圈的傳播可以很快的獲得用戶、口碑和影響力。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去強推的話其實是很難的,也不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規律。

如果是從0開始的創業者的話,最開始的工作重心一定要放到內容的製作上,沒有優質內容就無從推廣,也沒法生存下去。餐飲老闆內參就很注重原創內容的質量,現在團隊有二十幾個人,四分之三的人都是在做原創內容。最近我特別深的感受就是,自媒體創業現在要去拼專業,拼團隊,這樣才能發展、生存下去,而不是像前兩年,靠玩就可以把自媒體做了。所以有人說這是內容生產者創業最好的時代,我贊同這個,未來優質的內容會具有更大的價值,所以我纔在內容這塊兒加大人力和投入。

只要有優質的內容,推廣不用費太大的精力,餐飲老闆內參最開始並沒有花很大力氣在推廣上,一個是靠優質內容的自傳播,另外就是藉助傳統媒體的力量,給我們做一個影響力的背書,或者在他們的報道之後我們再此基礎上做二次傳播。其他也沒有什麼祕籍和手段,以前還有互推,現在也是微信不允許的。也用過廣點通,但隨着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也果斷的停掉了。現在就是集中精力做好內容,讓內容自傳播,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推廣。

現在是新媒體創業的熱潮,也是內容生產者的春天。我覺得接下來新媒體的機會更大的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2 B的方向,面向企業級的服務會是一片藍海,包括垂直的方向,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當初我們在做餐飲老闆的時候,發現市場上大多數自媒體都在做2C的服務,從過去互聯網的服務來看,大多數也都是做2C的服務。坦白講,面向C端的服務是特別容易的,面向C端的自媒體創業也是相對容易。就拿餐飲這個行業來講,90%以上的自媒體都是面向C端面向吃貨的,做一些美食分享、探店之類的內容。我想說的是,其實這類內容的門檻並不是那麼高,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個吃貨,人人都可以去發現美食。這樣的內容對行業的深度和專業度是沒有的,2C端的自媒體通常是不能影響高價值羣體的,比如說老闆這個羣體,這會直接導致這個自媒體的商業化能力減弱[]。

在互聯網上2C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免費,面向個人的自媒體或者服務其實已經是一片紅海了。但從另一個方向,面向企業的自媒體或服務還有很大的機會,因爲這種專業的,對行業有深入研究的內容,做得人非常少,另外在這個傳統行業裏可能還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出現。

我們的盈利模式有幾點。第一點當然是媒體:媒體的話就包括廣告和品牌,這是媒體盈利的天然模式,這兩年這方面也會有很大機會和風口。廣告主會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不斷去轉移,這對新媒體領域創業者來說會是一個特別大的機會。關鍵在於能力和實力,以後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所以這也是我們做2B端面向行業、面向行業用戶的服務。而未來的自媒體,如果想要盈利的話肯定也是要轉移到服務和產品上而不是廣告。

我們有四分之三的人在做內容,保證創作活力最大的做法就是放開大家的想法,因爲做內容的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的腦力和專注力,這是做優質內容的前提。我們的考覈和薪資的結構也十分簡單,我們就和大家制定好完稿的數量,只要達到就能給到所有薪資,如果超出就會額外獎勵。目的就是爲了保證內容的優質性和人員的專注度。

怎樣讓團隊的人員留下來,怎樣保持團隊的凝聚力,這個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你這個團隊自己的“性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自媒體,我自己認爲有個核心點那就是“人格化”,“人格化”就代表自媒體就像一個人一樣,有自己的特點,一個公司也是一樣。你有自己的“調性”和“氣味”,這樣才能吸引那些和你“氣味”相投、有共同價值觀、共同愛好的人,這是保持團隊凝聚力的前提。其次就是,更加務實一點,在團隊的安全感上,在報酬和價值回報上做到保障,讓大家都有發揮的空間。這樣,就基本上就能夠保障團隊的穩定性。

另外,對於想進入餐飲行業的朋友一個提醒,因爲今天的餐飲行業已經和前幾年的餐飲行業有很大的不一樣了。如果前幾年,你做一個傳統餐飲店,你只需做出優質的產品就能夠將這個行業做得很好了;但這兩年,餐飲行業發生了不少的變化,有太多的投資人、太多的明星、太多的跨界者不斷闖入這個行業,這就意味着整個餐飲行業的體量有一個非常大的暴增,體量的暴增就意味着競爭的慘烈程度會更加高。

像以前,很多餐飲店都是追求一些大而全的菜單而現在大家都是在追求一些極簡的菜單、追求單品甚至追求爆品,只有通過這樣的方法才能保證自己優勢。現在的餐飲行業其實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包括房租成本、人力資源成本、採購成本都非常高,如果以過去幾年的傳統慣性思維去做餐飲,很可能就會意味着毛利率會特別低,沒錢賺。

爲什麼做這個提醒呢?是因爲有太多的人覺得餐飲行業是一個門檻低的行業。有一組數據:在去年2014年的時候,半年的時間,在深圳有新開了4萬多家餐飲企業,倒閉了1萬多家。每天都有很多人闖入這個行業,同時每天又有很多人在這個行業裏面死掉。如果餐飲店開得好,那固然很好;如果開不好,那就幾十萬上百萬的學費就會馬上交掉。總之來說,現在餐飲行業已經不是一個門檻特別低的行業了,新的玩法、新的業態變化、競爭的環境都已經有了新的展現,入行之前一定要了解到這些新的變化。

例如黃太吉。首先大家一定要認識到,黃太吉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做煎餅的公司了。它也不是一家傳統的餐飲公司,它之所以在資本寒冬中獲得了1.8億這樣的融資:第一,是因爲赫暢這個人,他是典型的創業者,有激情、有想法、能演講、商業邏輯特別強、對趨勢的把握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另外,黃太吉這兩三年展現出來的營銷策劃、品牌塑造、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這是黃太吉在資本方面的很大的加分項。最後,黃太吉準備做的外賣O2O平臺,他的整合邏輯和思路是黃太吉最後能夠獲得如此估值和投資的支撐。

對於後來的餐飲創業者的提示就是,現在的餐飲創業已經不是傳統的那種做得一手好菜這樣的簡單,更多的你會從黃太吉身上發現,餐飲現在是一個入口,比如黃太吉選擇了煎餅來進入餐飲行業這個入口,從而獲取了大量的用戶和粉絲羣體。到後面他推出外賣的模式,外賣模式就是基於他有自己的大量用戶的基礎上,摸清了整個餐飲行業成本結構和運營模式之後,採用了整合的一種方式。

這給創業者的啓示就是,你未來走多遠,你未來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可能在最初的時候你沒有想清楚,但是餐飲行業會成爲你的入口。有了入口再去塑造品牌,獲取用戶,然後在用戶的基礎上再去設計自己商業模式,其實黃太吉一路走來就是這樣。所以,不論在餐飲還是在其它行業,移動互聯網裏面的邏輯順序其實非常重要,傳統的邏輯是先有產品然後再找用戶,而在移動互聯網,恰恰是先有用戶,再有產品,然後再這個產品的基礎上再去設計更加宏大的商業模式。

說實話,在過去的一兩年裏,互聯網思維是被吐槽成黑的敏感詞。我覺得在互聯網行業裏面的創業和商業設計真的是和在傳統行業裏面有所區別。比如,我覺得這些互聯網餐飲,他們真的和傳統餐飲差別很大。就產品而言,他們進入這個行業一定會選擇一個標準化的產品,這是在傳統中餐領域是大家不願意去做的一些事情,傳統的中餐很難標準化;而這些互聯網人進來做產品很多想着就是如果去將某一個產品做得標準化,然後再去複製和規模化,這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做法。讓用戶參與體驗、提建議、不斷迭代,這也是典型的互聯網做法。另外,互聯網的營銷和傳播方式也是傳統餐飲從業者很難做到的。傳統餐飲過去有兩個難點就是:1、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塑造,這在過去是很難去做到的;2、與資本的結合,以前,中國的傳統餐飲很難和資本進行結合。

互聯網人來做餐飲,他會很快將品牌的知名度做得很大、網絡上特別紅,不論是炒作還是其他,這都說明強大的品牌營銷能力,這是傳統餐飲從業者無法比擬的。在與資本結合方面,因爲傳統餐飲的無法標準化以及存在很多不透明的因素,會讓很多投資機構無法進入投資,這也阻礙了傳統餐飲企業的發展。而互聯網人做餐飲,一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會想到和資本進行結合,從而用資本的力量讓自己做得更加從容。這兩年所謂的互聯網餐飲也已經不斷在弱化,因爲很多傳統餐飲企業也不斷在摸索互聯網的方式做餐飲。未來的餐飲可能也會逐漸分爲兩派,一派是專注於匠心的老館子,還有一派就是做標準化、規模化的產品。

關於個人創業心得,想和大家分享幾點:

從我自己的個人角度來看,餐飲老闆內參走得並不是很快,只能說是很穩。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一直在專注做一件事情,這樣換回的效果會比較明顯,這樣在別人的眼裏可能會覺得我們發展得很快。我自己並不覺得發展過快,而且也有一些困惑因爲沒有合適的人進來而無法實現。

1、創業一開始就要注意和資本進行結合;現在是創業的黃金時代也是創業拿投資最好的年代,儘管現在是資本寒冬,但從大的時間節點上來看,這是最好的時代。與資本結合有幾個好處,一是不會讓你創業的過程不會太過於艱辛,讓創業期間的心態變得更加從容,看得更加長遠。資本的進入會讓公司更加規範,如果沒有資本介入,公司的財務和其他方面都會偏於隨意。

2、專注。在現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做一個大而全的產品已經不大可能;所以就需要專注於一個點,去找一些小的切入,做好垂直。我們最大的幸運就是我們選擇了餐飲這個垂直的領域,然後再專注的做下去。這樣獲得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會讓你越做越自信,會讓競爭對手很難去超越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