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創業英雄匯】內蒙古95後小夥種植苜蓿創業,年入百萬

本文已影響 8.93K人 

【創業英雄匯】內蒙古95後小夥種植苜蓿創業,年入百萬


央視財經《創業英雄匯》節目上一95後小夥種苜(mù)蓿(xu)年入百萬的創業故事

他是誰?爲什麼要種苜蓿?他又有什麼樣的人生故事?他和他的團隊是否能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帶你認識這個年輕的狼圖騰後代!

他叫張振華,內蒙古一個19歲的小夥子,他默默地在家鄉創業,準備種10000畝的苜蓿,創業的口號喊得很大:“拯救生活在沙塵暴中的帝都人民有救了!”


95後張振華種苜蓿年入百萬的創業經歷:

新農民回村創業

張振華,19歲,出生在內蒙古農村,家族第五代的第一個讀書的人、第一個大學生,現就讀於華中農業大學大一。從小到大在農村長大,經常跟着母親下地,看地上小螞蟻看小草。幼時深刻的飢餓感曾讓他下決心以後絕不當農民,要努力做一個醫生、老師,安心地掙錢,拿穩定的工資,不愁吃,不愁喝。

隨着他知識的不斷積累和看的書不斷豐富,慢慢開始明白麪對問題不應該逃避,而應該想着如何去解決它、改變它,並讓它變得更好。

對家鄉的這片熱愛、眷戀讓他越來越清晰要留在農村,希望能夠改善農民現有的面貌,能夠讓他們的生活更好一點更幸福一點。

他是一個年輕的大學生,又是一個新時代的農民,還是一位想要成功的創業者!

鄧峯爲他感慨“可惜北極光不投農業”

從農村到城市再到農村,從內蒙古到湖北的武漢,張振華這個年輕小夥成功地將外界的資源鏈接到家鄉的苜蓿發展上。

父親養牛,給了張振華髮現商機的機會,而他剛創業時,也是這位偉大的父親毅然拿出60萬,買拖拉機、收割機、儲存苜蓿18000來平米的房子……前前後後投資了200多萬。

哥哥主要負責的種植、收割,只要是地裏面的事他都管。

張振華的輔導員,現在暫時擔任團隊裏的策劃和高校內,包括科研院所的技術聯絡員。

趙建教授是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張振華的老師,在美國十幾年專門科研苜蓿,提供技術支持。

“苜蓿”就這樣跨越地域、跨域身份,把內蒙和湖北、把農民、教授、科研機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憨厚、靠譜、踏實、有知識,19歲的張振華展示出了一個新一代農民的精神風貌。這讓導師鄧峯大爲讚歎“這個小夥子聰明又有勇氣,特別讓人喜歡。可惜我們基金不投農業,否則我一定要投他”

年收入150萬!還要種10000畝苜蓿

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帶領的團隊在不到一年時間裏,讓普通農戶的種地收入從過去種玉米每年收入1萬元到現在種苜蓿年收入3萬元以上;2014年試種1000畝紫花苜蓿,純利潤已達150萬元,2015年團隊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將規模擴大到10000畝,預計純利潤達到1500萬元。

依託於學校資源,張振華團隊與他所在的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內蒙古農科院則負責提供苜蓿的種子。

苜蓿供不應求,一個農戶的訂單就達1000噸,蒙牛、伊利、聖牧,還有周邊一些肉牛養殖場紛紛與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簽訂了1400萬元的紫花苜蓿供銷合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