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共享單車靠什麼賺錢?ofo摩拜的賺錢模式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 1.3W人 

1小時1塊錢,共享單車到底咋賺錢?看這一篇就夠了

共享單車靠什麼賺錢?ofo摩拜的賺錢模式是什麼?

作者:帥帥的帥(“優護家” 聯合創始人;前微軟小冰高級產品經理)

今天,一位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共享單車真的會盈利嗎?我就進行了一遍完整的分析。後來,我進行了完整的總結,覺得可以嘗試通過這個問題,來分析一下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從產品經理的視角看看一家公司的發展路徑可能會如何。

共享單車真的能盈利嗎?

共享單車已經成爲過去一年繞不過的一個關鍵話題,無論各種模式的分析和猜測,往往都是立足於用戶端、投資人端來思考的,期間很多八卦滿天飛,很少有人去認真討論其背後的商業模式。此前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瑋在一席演講時表示,如果做失敗了,大不了做了一件公益。這個言論更是讓共享單車盈利問題變得撲朔迷離。

據統計,18家共享單車玩家已經完成超過30億人民幣的融資,可是看起來運營成本如此之高的共享單車,真的有盈利可能嗎?

首先聲明:我認爲共享單車可以盈利,但我會先分析不可能盈利的模式,再分析可能盈利的模式。

四種常見模式,讓共享單車盈利變爲不可能

我們通過總結共享單車所有可能的盈利模式,認爲其中的四種模式讓共享單車盈利變爲不可能。

1、單邊交易模式

今天還在路上跑的各種共享單車,所使用的都屬於單邊交易模式:

用戶掃碼開鎖,騎行結束後自動扣費。這種模式的盈利空間是可以進行比較精準的測算的,而且天花板比較低。

舉例來說。

比如摩拜單車,一輛車如果費用是1500元,自然折舊週期是4年,那麼每年的折舊成本是不到400元,每天大約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維護、損壞、偷盜等運營成本,一輛車每天的運營成本大約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騎行的費用是1元,那麼如果每天每輛車被騎3次,則可以打平成本,高於3次則可以盈利。

這種模式是典型的單邊供需交易,不屬於互聯網平臺模式,比較像傳統的供應鏈模式:

自行車廠商把車賣給摩拜單車,摩拜再來通過單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戶提供租用服務,按次付費。

這種模式實際上不算是共享經濟模式,而是單邊的租賃模式。對於摩拜而言,它獲取到儘可能多的C端用戶就非常重要,早期需要通過各種打折促銷的方式把用戶拉上來,然後培養習慣,再想辦法提升每輛車的使用頻率。

如果一個城市裏騎自行車的人只有100萬,摩拜需要想辦法把這100萬人都攔在手裏,它的競爭模式就是傳統的服務競爭,爭奪的只有單邊用戶,所以只能打價格戰,只能想辦法刺激需求。這種模式的天花板很低,可能一個城市只能運作到每輛車每天被騎3次,將將打平成本,盈利很難。

2、押金金融模式

在單邊交易之外,幾乎所有的共享單車平臺都開啓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從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

我們算一筆張,如果一個共享單車平臺可以拉入1000萬C端用戶,每人押金200元,用戶每次退回押金的平均週期是6個月,那麼這個平臺就可以保障在半年時間裏始終保持多達20億人民幣的現金儲備。這麼多錢不去投資真是可惜了,如果年化率是5%,那麼一年下來這個平臺至少可以多賺1個億。

這種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其實是典型的金融投資,無論銀行、保險,或者一些互聯網平臺都是這麼玩,而且風險很低。可是對於共享單車平臺而言,這種盈利的天花板也很低。因爲C端用戶的上限決定了押金規模,本質上和第一種模式是一樣的。這種模式可能可以幫助平臺打平成本,但是指望它大規模盈利是不現實的。

3、雙邊共享單車模式

有一種假設,如果共享單車平臺可以拉入足夠多的C端用戶,也就是說這個市場足夠大了,是不是可以真正實現共享單車模式——單車不是平臺來提供,而是由個人或者租車公司來提供。

C2C式的共享單車模式

假如C端用戶足夠多,摩拜或者ofo可以嘗試將“密碼鎖+GPS”租給個人,鼓勵個人將自己的單車投放到平臺來讓他人騎行使用,自己收取租用分利。這個方法很像滴滴順風車。

但是這個模式有個很大的問題,單車不是汽車。我可以讓別人來坐車,但我不會把車隨便借給別人,或者說得更具體一點,我不會把貴重的東西隨便借給別人。那麼,可能出現一個情況,大家共享出來的都是一些比較差、比較難騎的車,進而也就沒人愛惜這些車,市場就會越來越亂,這有點像“劣幣驅逐良幣”。

但仍然存在一種可能,就是我把我那價值1000元的單車租給愛惜它的人,就像Airbnb的模式,那些對騎行品質要求比較高的高端用戶,他會比較愛惜我的車,而且租賃費用也比較貴,屬於消費升級的範疇。

但是這種模式的空間到底有多大,還需要深入分析,畢竟從廣大的單車用戶中挖掘出高端用戶,其轉化率到底多少爲未可知,應用場景也和現在的共享模式區別很大,盈利空間也不好計算。

B2C式的共享單車模式

另一種單車共享模式,有可能是出現一些專門的租車公司,他們替代瞭如今摩拜和ofo的一些工作,專門來做供給和區域運營。這種模式比較像攜程上的租車,一邊對接租車需求的C端用戶,一邊對接本地的租賃公司。

這種模式在O2O時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城市合夥人”。本地運營單車,可以將風險從平臺剝離,平臺只專注於確保服務品質監控和平臺本身的維護,有一些像淘寶的O2O化。

但是這種模式的運作難度巨大,本地運營最怕地頭蛇跳過平臺自主運營。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地頭蛇的話語權特別大,自建區域平臺是非常有可能的。此外,要想實現B2C模式,必須把所有的運營環節都標準化,並且確保本地化可以快速複製,這對於平臺的挑戰頗大。當然,這種模式一旦跑通,平臺就會變輕,運營效率可以極大提高。

當然,這種模式的變現週期會比較長,參考滴滴、易到用車,就可以看到這種抽成模式的盈利空間也不會特別大。

4、C端用戶增值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本來不想寫的,因爲它不可能在共享單車中跑通。後來想想還是寫出來,我們可以一起看看它爲什麼跑不通。

所謂增值服務模式,指的是爲一端用戶提供專屬的增值服務,然後讓用戶爲增值服務買單。在這裏,我們只看C端用戶的增值服務可能。在國內的互聯網中,最有名的增值服務非QQ會員莫屬,各種特權,各種顏色的鑽令人眼花繚亂,讓付費用戶大呼過癮。

後來的陌陌會員、珍愛網會員什麼的,都和QQ會員殊途同歸。它們都是爲C端用戶提供了專屬的增值服務,然後讓用戶付費。這種盈利模式的空間巨大,陌陌在用戶一個億的時候就可以做到盈利2000萬美金。

可是這個模式在共享單車裏基本跑不通,原因只有一個——最後一公里解決的是到達問題,而不是騎什麼水平的車的問題。增值服務需要給我帶來有價值的社交屬性,而普通單車不太存在社交屬性,除非是單車發燒友,否則很難有人需要通過單車標榜自己,所以付費意願也就不存在。

尋找到最合適的付費方,讓盈利空間變得巨大

看完上面四種經常被人們討論的模式,讓人幾乎大呼“共享單車盈利幾乎不可能”。沒錯,如果始終站在C端用戶的角度來看,上面四種模式都難以盈利,作爲一種線下交易的場景,怎麼設想都逃不開交易本身,千百年來人們幾乎把所有可能的交易場景都嘗試過了,所有的交易投入產出比都可以測算出來,人羣也可以分出來,盈利空間大不大一目瞭然。

可是,站在互聯網的角度,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更不能只看C端用戶。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適的付費方,幫助付費方創造最大的價值,然後讓這個價值爲自己盈利。

舉個例子

Google成立之初,嘗試過讓雅虎、微軟等企業收購自己的搜索技術,因爲Google起初的定位是“技術服務公司”。

但是無論是雅虎還是微軟,本身就是技術公司,何必花10億美金買個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搜索公司呢?Google當時一度很困惑於盈利模式,因爲搜索怎麼看也賺不了錢。後來投資人引薦施密特加入Google,擔任董事長。而施密特爲Google做的最大貢獻,甚至可以說決定Google存亡的貢獻,便是幫助Google找到了最合適的付費方——廣告主。他把Google從一家技術公司變成了一個廣告平臺。從此Google成爲了21世紀初發展最快的互聯網公司。

看完這個例子,我們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Google當年的困境是,手裏有大把的C端用戶,可是這些用戶沒法付費,看起來像是在爲這些C端用戶免費提供技術服務,盈利幾乎無從談起。回過頭來看看,發現今天的共享單車也是這個問題,手裏有大把的C端用戶,可是用戶付費價格很低,成本打平都很難,盈利也就很難。

可是,除了這些表面的特徵之外,Google和共享單車還有一個關鍵的相似點——手裏握有所有用戶的行爲數據。

數據能做什麼?

有了數據,我們就要問了,數據能做什麼?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火了一家歐洲的數據分析公司,叫做Cambridge Ananlytica。這家公司的CEO曾公開宣稱,他們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全美國2億人口的性格模型,誰內向、誰開朗、誰是激進的右派,誰是保守的左派,他們都能分析出來。他們幫助川普進行了針對性的精準傳播,從而幫助川普獲選。

這個事情可能會讓你毛骨悚然。通過數據建模,可以把一個人的所有都具象化出來。你喜歡什麼、你家裏消費水平如何、健康情況、走在路上時會不會想喝奶茶、早晨喜歡吃什麼,等等,大數據都可以具象化出來。

Google在過去十幾年證明了一件事情,通過數據規模化分析,可以幫助廣告主過濾得出比較精準的羣體受衆,並進行有目的性地廣告投放,從而幫助廣告主提升目標用戶的轉化率,節約廣告成本,提升廣告效率。Google在一定程度上革了電視媒體的命,在國內,百度也一定程度上革了央視的命。

可是Google的數據不完善,只能細化到羣體,不能細化到個人。所以轉化率只能比媒體高一些,但卻不能做到爲轉化結果負責的廣告投放。

比如,Google可以做到大約1000次-10000次展現,可以轉化10個目標用戶。這種轉化率浮動空間很大,效果很難評估。如果Google可以精準到個人的數據分析,那麼可能可以保障每1000次展現,就可以帶來至少10個目標用戶,廣告的溢價空間也就變大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