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句勵志名句

荀子勸學中的勵志名言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爲“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荀子勸學中的勵志名言 ,歡迎閱讀。

荀子勸學中的勵志名言

荀子勸學中的勵志名言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勸學》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大於無禍。——《勸學》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勸學》[8]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勸學》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勸學》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勸學》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勸學》

爲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勸學》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勸學》

荀子名言

1、仁者之行道也,無爲也;聖人之行道也,無強也。仁者之思也恭,聖人之思也樂。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2、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書》曰:“維齊非齊。”此之謂也。《荀子王制篇》

3、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荀子樂論篇》

4、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則於人,人所以羣居和一之理盡矣。《荀子禮論篇》

5、草木疇生,禽獸羣焉,物各從其類也。

6、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7、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荀子解蔽篇》

8、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

9、聖人知心術之患,見蔽塞之禍,故無慾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荀子解蔽篇》

10、身勞而心安,爲之;利少而義多,爲之;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

11、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方矣。《荀子樂論篇》

12、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終始一也。《荀子禮論篇》

13、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14、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贊稽物。壹於道則正,以贊稽物則察,以正志行察論,則萬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15、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16、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衆駑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僄棄,則照之以禍災;愚款端愨,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

17、爲之無益於成也,求之無益於得也,憂戚之無益於幾也,則廣焉能棄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頃幹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18、故曰:性者,本始材樸也;僞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僞之無所加,無僞則性不能自美。《荀子禮論篇》

19、人不能不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爲道,則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荀子樂論篇》

20、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1、良農不爲水旱不耕,良賈不爲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爲貧窮怠乎道。

22、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荀子樂論篇》

23、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24、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25、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貨,所願不得遂毀之。組織裏若有人送禮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則常反向攻擊。

26、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27、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8、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荀子解蔽篇》

29、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爲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荀子樂論篇》

30、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爲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爲用,何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荀子王制篇》

31、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當時則動,物至而應,事起而辨,治亂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32、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性僞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聖人然後分也。《荀子禮論篇》

33、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愨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

34、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殺生而送死謂之賊。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終始莫不稱宜而好善,是禮義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禮論篇》

35、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

36、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37、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38、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以贊稽之,萬物可兼知也。身盡其故則美,類不可兩也,故知者擇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39、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40、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41、選賢良,舉篤敬,興孝弟,收孤寡,補貧窮,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荀子王制篇》

42、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