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金融業賺錢的祕密:掌握資源,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爲什麼搞金融的賺錢更多?

金融業賺錢的祕密:掌握資源,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

作者:秦小明

摘自公衆號:秦小明

前幾天助理問我身邊的同學畢業後,大概現在都是什麼收入水平。我快速在腦子裏過了一遍身邊比較熟悉的朋友,報出了一個數字:

六十萬一年。

這還不包括年終獎金,算上年終,一年一百往上妥妥的。

兩天後,我收到了助理的辭職請求,她要跳槽去金融行業,我自然是沒有同意。

我不少關係較近的朋友,都在金融圈子。我自己也在行業裏打工過一些年,對行業的整體情況還算有些瞭解。

要說明的是,這裏討論的都是總體情況,平均水平。人人都知道,哪個行業都有賺大錢的,哪個行業都有屌絲,金融行業裏也有收入很低的民工。這些具體的差異性,不是我們要討論的範疇。

不吹不黑地講,整體來說,金融行業的待遇水平,的確要顯著地高於其他行業。唯一能與之媲美的,可能是互聯網公司,並且特指持有公司股票的那部分員工。

上次和阿里的一個朋友吃飯時談到「年終獎」,他是工作了四五年的產品經理,說年終發了3個月的工資。這讓我頗爲吃驚,因爲常常看到網上說,某某互聯網公司年底發了幾十個月的獎金。

「那只是媒體的噱頭,遊戲行業或者極少部分纔會有的,多數人都是幾個月工資。」

朋友如此補充到。

回到金融行業,以我身邊的朋友來講,年終獎和工資收入各佔全年收入的一半,是常態(除非市場表現極差),市場好的時候,最誇張的情況,一個工作四年的朋友領了四百萬年終獎金。

聯想到新近成立的一家券商,圈內應該都清楚,一度在市場瘋狂挖人,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比如新財富前幾名,開價都是四五百萬起跳。

金融行業的收入水平,和其他行業的對比,下圖可見一斑。藍柱代表紐約的證券行業,紅柱代表其他行業。

問題來了,不少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疑問:

憑什麼搞金融的能賺這麼多錢?

有人說,是因爲搞金融的准入門檻很高,招的都是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動不動研究生起步。

有人說,是因爲搞金融的加班多,比如投行那些人,雖然年薪百萬,但也是拿命在賺錢。

還有人說,是因爲現在泡沫大,搞金融的賺到了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錢。

以上說法,全錯。

說是因爲泡沫的,看一下上面圖當中2008年的數據,就會發現,哪怕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一年,金融行業也遠比其他行業賺得更多。

那到底是因爲什麼?

1、資源節點

問:賺錢有哪幾種方式?

答:靠信息賺錢,靠錢賺錢,靠賣注意力賺錢,靠賣勞力賺錢。

問:那種賺錢方式最容易?

答:第一種。

最典型的靠信息賺錢的,是剛改革開放時的倒買倒賣,這樣的方式成就了中國第一批富人。手握不對稱的信息,把雙方鏈接撮合到一起,然後收取中介費。這樣的方式叫什麼?

空手套白狼。

舉個簡單例子,投行的收入爲什麼高? 是因爲它處在需要錢的,和有錢的,這兩方的中間。專業點來說,處在融資方和投資方的中間。

投行是這兩方資源的節點。想要融資的一方,需要藉助投行找到資金方。想要投資的一方,需要藉助投行找到可投的資產。投行在這中間來回倒騰,牽線搭橋,然後中介費就到手。

除了投行,金融行業的很多分支,都具有這個特點。可以簡單理解爲,它充當了很多資源流轉的媒介,正是這種媒介的角色,讓金融行業有機會成爲資源的結點。

資源結點的深層含義,即是擁有信息優勢。

我手上擁有優質客戶,這是我的資源,我利用這些客戶來賺錢,本質上,是利用的我對這些客戶的信息優勢來賺錢。

金融行業裏的人,也能夠獲得更多信息優勢,無論是宏觀經濟大勢上的,還是微觀產業公司層面的。信息優勢越多,越容易鋪開人脈,建立起互相交換資源(交換信息)的關係, 因而越容易從這當中做成「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2、槓桿

槓桿我已經不是一兩次提到了。它的意思就是你用10塊錢辦100塊錢的事,這樣的槓桿就是10倍。

金融行業能賺錢,另一個核心原因,甚至我認爲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爲它可以持續的高槓杆經營。

加槓桿經營,某種意義上,也是「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以銀行業爲例,銀行一端把居民的錢借過去,另一端再把這些錢放貸貸出來,兩端的利差,就是銀行的利潤。

而在這一過程當中,銀行需要多少資本來做這個交易呢?

按照8%的資本充足率,只需要交易金額的8%即可。換句話說,銀行放100塊貸款出去,自己只需要有8塊錢作爲「保證金」即可。

這樣的好事,其他哪個行業能有?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經營當中控制風險的一個核心指標。它是用銀行的自有資本/加權風險資產計算而得。這個比率的倒數,可以看做銀行經營的槓桿倍數。

以下是中國銀行業近期的槓桿率

不理解資本充足率?沒關係。你可以直觀地把它理解爲,你做一個交易的「保證金」比率。也就是,你要做100塊的交易,需要有8塊的保證金,也只需要8塊就夠了。

保證金交易,運用得更徹底直觀的是在期貨交易當中,讓我們來舉個形象的例子。

你投入10萬本金(保證金),買入價值100萬的螺紋鋼期貨。今天螺紋鋼的價格上漲了5%,100萬的價值變爲105萬。那麼你的收益,就是5萬/10萬=50%,相對於螺紋價格的漲幅,放大了十倍。

金融行業的高槓杆,和期貨的保證金交易,本質相同。當然,槓桿越高,意味着風險越大。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加槓桿加太瘋玩兒脫的。

最近金融行業搞去槓桿,也就是因爲金融機構太猖狂,槓桿一個勁兒往上加,用錢賺錢,用別人的錢賺錢,堆積了潛在巨大的風險。當然這個不是今天文章的主題,不展開。

用槓桿賺錢,本質上,就是用別人的錢來賺錢。

金融行業由於其信用中介的角色,由於其國家擔保的事實地位,所以能方便地,以極低的成本,「借入」別人的錢,然後再用這些錢去套利。這樣的方式,除了金融行業,還有哪個行業能做到?

3、輕資產與低邊際成本

這一點與互聯網行業頗爲相似。

在互聯網行業,一個App服務100萬用戶,與服務1000萬用戶相比,成本並不會顯著提升(除去市場運營等)。這個叫做邊際成本爲零,也就是新增一個用戶耗費的成本爲零。

在金融業,雖然不如互聯網行業這麼顯著,但是也總體具有這個規律。最典型的,是資產管理行業。

一個基金經歷管理1億和管理10億,可能多配置幾個研究員交易員就夠了,並不需要更多額外的投入。同樣地,一個投行團隊做一單融資額一億和融資額十億的交易,付出的成本也不會高太多。

其他行業就不一樣。除了人力這種輕資產的投入,你還需要投入設備、技術、廠房、工具等等,這些要素的成本,往往會隨着你的經營規模擴大成比例上升。

比如你去開學校搞培訓,要增加收入,就要多開教學點,就要多租場地,多招老師。你的邊際成本是不可能接近於零的,甚至隨着管理半徑擴大,邊際成本還可能上升。

輕資產下的低邊際成本,再結合上一部分提到的高槓杆,讓金融行業擴張起來,也幾乎沒有太多的市場障礙(除了監管)。

搞金融的,都是全球套利。

一個資產管理公司,同時配置美國的股票,中國的股票,歐洲的地產,這些是非常常見的。除了金融行業,有哪個行業,可以如此方便地接入全球市場,利用全球市場的機會來賺錢?

輕資產另外一個重要的含義是,除了人,幾乎沒有其他要素來參與利潤的分配。賺的錢,全都分給人這個要素了,所以金融行業的人,自然能賺到更多的收入。

4 、對個人有何啓示

以上三點,是我認爲金融行業能整體上賺到更多收入,最核心的原因。

對資源的掌握,使得金融行業佔據了信息優勢,這種信息優勢,則直接轉化成了信息不對稱下的收入來源,最常見的是「中介費」,「渠道收入」等。

光有信息優勢還不夠,要把這種優勢放大,需要低成本地加槓桿。如若不然,房地產中介怎麼沒有金融業賺得多? 因爲它沒辦法持續或者低成本地加槓桿。金融行業低成本加槓桿的天然屬性,讓其可以方便地利用別人的錢,來爲自己賺錢。

輕資產下的低邊際成本,則保證了行業的擴張變得天然地更爲容易。全球套利的金融市場,自然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輕資產結構,也自然保證了人員可以分到更多的經營成果。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或者機遇先讀個名校,進入金融行業,再逐步負責核心業務,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弄懂金融行業爲何賺了更多的錢。這背後,對應的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金融思維。

中國好幾代人都被教育,勞動創造財富,實際上這是個大錯特錯的觀念。如果勞動創造財富的話,富士康的工人,應該是天底下最富的人了。

在金融行業裏同樣如此,比的不是誰花了更多時間。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可能你越努力,虧損就會越多,比如在牛市裏做空。

財富的分配和創造,需要你構建屬於自己的核心資源,掌握了資源的人,最終纔會處於財富分配的最頂端。不然你以爲公司招些不會幹活的二代是傻還是啥?

掌握資源,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是最高級的賺錢方式,也是無本萬利的方式。

除此之外,要善於敢於加槓桿。

不是喊你去賭博,而是要學習懂得如何撬動身邊的資源爲我所用,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

大家的思維更多的是,我有10塊錢,我只花5塊,另外5塊壓在箱底。更可取的是,尤其是在年輕奮鬥期,我有10塊,我怎麼可以撬動100塊的資源爲我所用。

最後,要構建資本化的收入,低邊際成本的收入。

你可以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入錯了行,所以沒有搞金融的賺得多。但是你不能抱怨自己太懶,不願學習,不願改變思維習慣。

哪怕是搞金融的,沒有金融思維,也難賺到大錢。不是搞金融的,有了金融思維,也可能財富自由。

金融思維不能直接轉化成錢,但我相信,它是你提高「財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