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張國榮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稿:要做你自己的王者

本文已影響 2.05W人 

張國榮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稿:要做你自己的王者


2015年4月1日是張國榮逝世12週年的祭日,張國榮的粉絲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紛紛發文懷戀他。

以下分享一篇張國榮2002年2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稿。他以自己所飾演的李碧華作品中的角色爲例,來講述他自己對於角色、對於電影藝術、對於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要做你自己的王者

演講時間:2002年2月22日

——張國榮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勵志演講稿

我跟李碧華是好朋友,主演過幾部碧華的作品,都是好戲!

在我眼中,碧華的作品是成功的,有美而壯烈的內在,故事往往能抓住人生最光輝、最燦爛的剎那加以發揮。而我欣賞碧華小說中那種坦蕩蕩的、毫無保留的風格。

如何演繹《胭脂扣》中的十二

我主演的第一套李碧華改編作品是《我家的女人》,但由於當時此類題材並未流行,而內裏有關中港兩地的意涵也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

之後就是電影《胭脂扣》。當中“十二少”的角色最初選角是鄭少秋,後鄭因沈殿霞懷孕而辭演,故由我接手。最初接到《胭脂扣》的劇本,我的戲份只有三頁紙,對白的總數不過是十多句而已,工作量只有十天左右。

事實上,在《胭脂扣》原着中,十二少這角色的重要性遠遠不及如花,但我接手此戲,到往試造型——一襲長衫,如此風度翩翩——直教人覺得,這角色根本是爲我度身定造的。

華爲我的魅力所打動,於是特別爲我增寫戲份,而導演關錦鵬也把我的拍攝期增至二十多天,電影最後以兩個不同年代的雙線形式發展。

這也許說明了,我是一個有魅力的演員,對一個作者而言,或從商業的角度而言,我對觀衆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跟叫座力,這正是市場的基本需求。

基於上述的原因,故在電影版《胭脂扣》,十二少這個角色的着墨遠較原着爲濃,因此這部戲更令我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而在我所演過的角色當中,個人最喜歡的是《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角色,當時導演關錦鵬的拍攝很開放,角色情感的表達絕對是義無反顧、毫無保留的,就這點而言,我覺得是關錦鵬導演對我的重視與提升。

對於《胭脂扣》這部戲,有人覺得關錦鵬放大了女性的執着,我的看法是:碧華的原着故事本如此,人物本如此。

至於十二少這角色,實在是相當複雜也是相當簡單的,他捨得爲如花放棄豐厚的身家,但在生死抉擇之時,又表現得極其懦弱無力,乃至逃避。

基本上,我覺得十二少是一個“色鬼”,也是一個“無膽鬼”,演這樣的角色是一項挑戰,因爲在這個人物身上,充滿了“性”與“愛”的張力。

而李碧華的《胭脂扣》最能吸引人的一點,是她能寫出人物那種醉生夢死和爲愛傾盡所有的感覺,又能引領讀者進入她精心經營的情調和氛圍中,使讀者可以不斷follow故事的情節。

前些日子小思曾介紹我看一篇李碧華的新作《吞噬》,也是一篇寫得十分出色的作品。所以碧華的作品,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演繹她筆下的角色前,先就對角色有了好感。

而《胭脂扣》電影版跟文字版的結局是點差異,這點呈現的是導演跟作者利用影像跟文字兩種媒體表述故事時的不同考慮,但無疑電影版本的戲劇性較濃,這也是必要的。

如花與十二少的愛情

有人置疑,以《胭脂扣》中十二少所服的鴉片份量,結果是如花死了而他竟能逃過大難而苟活,是否有不合理之處。

關於這點,碧華的解釋是:“十二少是一名富家子弟,自小豐衣足食,故身體底子較爲妓的如花爲佳,抵抗力也較強。”而我的意見則是,如果十二少死了,《胭脂扣》便無以爲戲了,而且世事無奇不有,本就沒什麼不可能的。

至於故事中,“殉情”的情節是如花一廂情願的設計毒害,她趁十二少意識模糊之際喂他食鴉片,本質就是“存心欺騙、蓄意謀殺”,但在電影的結局裏,潦倒而活得不堪的十二少,見着如花的鬼魂,竟對她的身影哭訴“對不起”,這當中是否有矛盾?

但事實上,十二少又何嘗不知如花的用心,惡毒卻也可敬,這個女子爲他香消玉殞,苦苦等了他半個世紀的時光,而他實在負擔不起這麼沉重的感情,也不敢跟她同死。

因此,十二少要致歉的是他對這個女子真情的辜負。這跟如花蓄意謀殺他是兩回事,因爲到底如花死了,而他卻活了下來!

關於電影《胭脂扣》的結局,剛纔這位同學說,不解如花既然見到年老而又活得潦倒的十二少時便對他死了心,爲何仍要把胭脂匣還給他。

你是否還沒戀愛過,所以纔有這個問題?一個未曾真正戀愛過的人,在感情上還是一個小孩,他不會知道愛情會令人何等的刻骨銘心,也不會明白戀愛裏的人有時現那種既複雜又矛盾的心情。

愛情絕不是A+B=C這麼簡單的事。胭脂匣是十二少給如花的定情信物,把如此重要的東西歸還,表示一切完全結束,如花那多年來的苦苦等待,終於可以真正劃上句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