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如何培養孩子的善良:幾點建議(上)

本文已影響 1.1W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善良:幾點建議(上)

培養建議一:讓理解和關愛成爲家庭的主旋律

孩子的善良雖然是本來具有的,但是父母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可能使孩子的善良本性難以發揮,而表現出來的有可能是冷漠、自私和貪婪。孩子保存善良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孩子的生活環境充滿關愛和理解。

家庭成員間的互相關愛,讓彼此感到溫暖和舒適。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理解,會讓孩子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如果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思維去判斷孩子的行爲,並且輕易批評指責的話,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不說,孩子從父母身上就會學到:用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別人。這樣的家庭氣氛使孩子發揮出的善良就有一定的限度了。

父母關愛和理解孩子是指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感同身受地體察孩子的內心,但這並不等於在事項上要溺愛和寵慣孩子。孩子如果被父母“關愛”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話,孩子很容易變得自私、冷漠,孩子心中沒有感恩,就很難提起善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善良:幾點建議(上)

培養建議二:不用“報仇式”方式“教”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碰着磕着,有的父母爲了安慰孩子,就一邊哄孩子,一邊用手去打使孩子碰撞的物品,嘴裏可能還會念念有詞地“責罵”或“嚇唬”“肇事者”。這種爲孩子“報仇式”的行爲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好處。

這種做法教給孩子的是遇到不順就去責怪對方、教訓對方,孩子學會的不是寬容而是報復。父母不要以爲孩子摔倒時,父母責怪的是桌椅板凳等沒有生命的物體,但是在孩子看來,對一張桌子的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

一位教育學者在孩子的小的時候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並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桌椅板凳。

她教給孩子要善待“對手”,每當小板凳碰痛了孩子,她絕不會去打小板凳,而是趕快先給孩子揉揉,並安慰到:“馬上就不痛了,寶寶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時,她就會帶着孩子給小板凳揉揉痛,告訴小板凳“馬上就不痛了”。

這樣,孩子既沒有和小板凳對立,小板凳也沒有成爲“加害”孩子的壞蛋。孩子就會意識到“碰撞”使雙方都難受了,大家要互相體諒。

由於父母如此教導孩子,有一次,摔倒後的孩子居然蹲下身,給地面揉揉痛,並安慰地面說:“馬上就不痛了。”

如果孩子都能這樣善待物品,處事待人一定是心存善念的。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儘量不要給孩子增加心中的對手,而是多引導孩子理解對方,互相分擔。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善心會完全散發出來。

培養建議三:用善良的故事感染孩子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故事往往會幫助他們認識世界、明白道理,並形成最初的價值觀。父母經常用他人的善行滋養孩子的內心,以後,孩子也會用自己的善良滋養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一個母親給孩子讀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童和小雅是身患白血病的青年,她們住在同一個病房。小童通過接受捐款籌得了做手術的費用,但合適的骨髓捐獻者卻因種種原因不能爲她捐獻了,這就導致她做不了手術。

小雅雖然有配對的骨髓捐獻對象,但沒有做手術的錢。在這個關口上,小童毅然將自己的手術費給了小雅,儘管她自己身體已經快不行了,家裏也因爲給她看病而一貧如洗,但她說:“起碼能活一個是一個,對方能活下來,這捐款捐給誰都是一樣的!”

母親讀到這,發現孩子的眼眶溼潤了。母親停了下來,孩子說:“小童是多麼善良的女孩啊!”

人性的善是相通的,當他人的善良打動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善心也正在被開啓。孩子的善念經常通過不同的方式開啓的時候,孩子自然會用體諒、關愛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一切。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有意義的故事來填滿飯後、睡前的時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