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正能量語錄

感動中國2020十大人物觀後感大全

本文已影響 2.83K人 

感動中國2020十大人物觀後感大全

感動中國2020十大人物觀後感大全

導語:《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元宵節前後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感動中國2020十大人物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

感動中國2020十大人物觀後感大全

篇一:

1928年,葉連平出生于山東青島。青少年時代的葉連平在南京當了一名勤雜工,聰明好學的葉連平有幸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後經人介紹,他來到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個叫“卜陳”的小村,成了村裏的“豬倌”。因爲村裏一位代課老師考上大學,他被鄉里舉薦爲該村小學語文代課教師,每個月36元錢,這一干就是幾十年。因爲工作成績突出,葉連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宣誓的那天晚上,這個連大山也壓不垮的老人第一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終於如願以償加入了黨組織,我要把自己剩下的日子全部交給黨,交給講臺,交給鄉村的孩子們!”葉連平暗自發誓。

退休後的10年間,學校哪位老師有事情請假了,葉連平都主動代課,充當“替補”教師。那10年,和縣哪所學校缺少老師,他都樂此不疲上門爲孩子們上課,短的幾個月,長的幾年。

辛苦的付出,讓葉連平榮獲了“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省道德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好人”等多項榮譽和獎勵。他把組織上獎勵給自己的獎金,要麼用於學校栽植樹苗、修築旗杆、購置二手風琴、安裝電燈、添置運動器械,要麼爲老師們購買保溫桶、毛巾、肥皂、臉盆等日常生活用品,葉連平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他的助人爲樂精神贏得了大家的無比尊敬。

篇二:

2007年,寧波市公安局黨委決定將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員集中羈押於寧波市看守所。面對巨大的監管壓力、高傳染性的監管風險和空白的監管經驗,許多人望而卻步,毛卓雲卻主動請纓,一干就是12年。

爲了拉近與艾滋病在押人員的距離,毛卓雲只試穿了一次單位爲他配發的防護服就擱置了。2014年,爲更加拉近距離,他將艾滋病在押人員從裝有玻璃牆隔絕的特殊監室搬到了普通監室,近兩年他更是將談話室搬進艾滋病監區,但隨之而來的職業暴露的風險也大大增加。面對別人的不理解,毛卓雲表示,管好艾滋病在押人員,讓他們既體會法律的威嚴,又感受人性的溫暖,在認罪、悔罪中看到未來和希望,將爲社會安寧增加一個重要砝碼。

曾經,一些艾滋病患憑藉着一張疾控中心診斷書,有恃無恐、屢屢作案,因“不符合收押規定”而繼續流竄社會、危害社會。正是因爲毛卓雲挑起重擔,啃下硬骨頭,違法犯罪艾滋病患依法得到懲處,涉艾案件隱患大幅減少,爲平安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愛崗敬業、刻苦鑽研,簡單的事情重複做用心做,他就成了不簡單的業務專家

毛卓雲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艾滋病在押人員管教工作可以借鑑的經驗不多,毛卓雲主動鑽研法律法規,向市疾控中心請教知識,自學心理、教育、醫學等知識,成爲全市艾滋病防控的行家。同時他潛心鑽研,邊實踐邊總結,12年來積累了十餘萬字工作筆記,總結提煉出 “五心工作法”,在全省推廣。“毛卓雲工作室”獲得省廳命名授牌,本人被評爲優秀教官,在他的精神感召和傳幫帶作用下,市看守所多名同志主動要求接班艾滋病在押人員管教工作。

忠誠使命、胸懷大愛,他成爲在押人員眼中的 “毛老師”“毛校長”“毛爸爸”

艾滋病在押人員既是違法犯罪嫌疑人,也是社會上受歧視的人羣,很多人心理扭曲、漠視親情、仇視社會[]。12年來,他對艾滋病在押人員就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有愛心、有耐心、有真心,給予艾滋病在押人員活下去的決心和重歸社會的信心。他教沒文化的在押人員讀書寫字、他爲被木刺扎進手指的在押人員拔刺止血……他成爲了在押人員眼中的“毛老師”“毛校長”“毛爸爸”。

即使在押人員離開了看守所,毛卓雲還和他們經常保持書信聯繫,還爲他們組建一個“關愛會”微信羣,繼續傳遞正能量,鞏固教育轉化效果。他立足公安監管平凡崗位,用行動用愛心感化溫暖艾滋病邊緣人羣,讓紅絲帶飄出高牆,彰顯了黨和政府對艾滋病羣體的關心愛護。

篇三:

這幾年美好生活這四個字就成了我們新的追求。好生活的前面加了一個美,這美是什麼?古人在創造這個字的時候說“羊大爲美。”但是當我們走過了漫漫長路後卻有了一個最強烈的感受。大寫的“人”纔是美。

2017年的一天,位於華北農業大學校內的銀行來了那特殊的客戶,他是87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盧永根,他用他虛弱的身體顫顫巍巍。地把整個牛皮紙包着的銀行的存摺拿出來。龍新望說“我們幫他看過兩個人的定期,再加上銀行卡,所有的加在一起,定期有十多筆,他一筆一筆的來輸密碼。”盧永根因身患癌症,極度虛弱。這一天特意從醫院趕來,把夫婦兩人一生的積蓄全部捐贈到華南農業大學基金會的賬戶上。辦了一個多小時,最後覈定一個數就是八百八十萬零九千四百四十六元。”黃雪玉在受採訪時說。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建校一百零八年來接受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按照盧院士的願望華濃將這八百八十多萬元設立教育基金,用於獎勵優秀青年教師,貧困學生以及科研所需的經費。

“是爲國家支援搞現代化,不把教育搞起來,強大起來,是不可能的,”盧永根說。

盧永根1930年出生於香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少年時淪爲亡國奴的經歷,讓他堅定了愛國主義信念,他19歲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根據黨組織的安排,盧永根回到內地讀書。迎接廣州解放,1953年從華南農學院畢業後,開始了50多年的水稻遺傳育種研究。1960年如用跟到美國探望病重的母親,同時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留學兩年,在美期間,母親,哥哥都竭力勸說盧永根留下,但他最終告別了海外的親人,回到了中國。盧永根是水稻遺傳學家,他的研究成果對我國亞種間雜交稻的培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愛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深紮在人們心裏。”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盧永根的頒獎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