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龍應臺北大演講稿完整版:我們的“中國夢”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龍應臺北大演講稿完整版:我們的“中國夢”


我們的“中國夢”

演講時間:2010年8月1日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的演講稿(無刪節版)

第一次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裏還有中國夢啊?”

可是沉靜下來思索,1952年生在臺灣的我,還有我前後幾代人,還真的是在“中國夢”里長大的,我的第一個中國夢是什麼呢?

我們上幼稚園時,就已經穿着軍人的制服、帶着木製的步槍去殺“共匪”了,口裏唱着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陸去》: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陸去

大陸是我們的國土

大陸是我們的疆域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疆域

不能讓共匪盡着盤據

不能讓俄寇盡着欺侮

我們要反攻回去 我們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把大陸收復把大陸收復

這不是一種“中國夢”嗎?這個夢其實持續了滿久,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圖騰,也被人們真誠地相信。

倉皇的50年代進入60年代,“中國夢”持續地深化。余光中那首《鄉愁四韻》傳頌一時: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1949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殘酷的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海島上。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分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繞,不是“中國夢”嗎?

夢的基座是價值觀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種“悲憤”的情結中掙扎着,我這代人在他們鄉愁的國家想像中成長。但是支撐着這個巨大的國家想像下面,有一個基座,墊着你、支撐着你,那個基座就是價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麼?臺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裏面,牆壁上也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裏找出那個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

小的時候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裏對孩子的解釋: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爲。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仲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爲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爲國恥。~顧炎武

“士大夫之恥,是爲國恥”,這些價值在我們小小的心靈有極深的烙印。

2006年,上百萬的“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臺,臺北的夜空飄着大氣球,一個一個氣球上面分別寫着大字:“禮”,“義”,“廉”,“恥”。我到廣場上去,擡頭乍看這四個字,感覺好像是全臺灣的人到這廣場上來開小學同學會了。看着那四個字,每個人心領神會,心中清晰知道,這個社會在乎的是什麼。

除了價值基座,還有一個基本的“態度”。我們年紀非常小,可是被教導得志氣非常大,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灌輸要把自己看成“士”,十歲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將來就是那個“士”。“士”,是幹什麼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老師叫林弘毅,數學老師叫陳弘毅。同時期大陸很多孩子可能叫“愛國”、“建國”,我們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們都是要“弘毅”的。

對自己要期許爲“士”,對國家,態度就是“以國家興亡爲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這是蔣介石的名言,我們要背誦。十一二歲的孩子背誦這樣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爲國家去死。

然而在“國家”之上,還有一句: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張載

對那麼小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期待,氣魄大得有點嚇人。饒有深意的是,雖然說以國家至上,但是事實上張載所說的是,在“國家”之上還有“天地”,還有“生民”,它其實又修正了國家至上的秩序,因爲“天地”跟“生民”比國家還大。

十四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國語》,《國語》是兩千多年前的經典了,其中一篇讓我心裏很震動: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最後一句,簡單幾個字,卻雷霆萬鈞,給十四歲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這個價值系統,形成一個強固的基座,撐起一個“中華大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