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警句經典的句子

12句被錯用多年的經典古語名言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12句被錯用多年的經典古語名言

12句被錯用多年的經典名言

你知道嗎?“愚不可及”並不是罵人的話,來看看我們經常用錯的經典名言吧!

1、“死生挈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壓根講的就不是愛情

這話原是歌頌戰友之情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裏的《擊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縱觀《擊鼓》一詩,描寫的是戰鬥場面,“契闊”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話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現常被情人間用於海誓山盟,實爲誤讀。

2、“愚不可及”不是罵人的話

現多爲愚蠢之意,但原意卻是裝傻充愣的意思。詩句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原話爲“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的意思是:甯武子是一個處世爲官有方的大夫,當國家政治開明,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爲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君主昏暗無度,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裝起糊塗,以便等待時機。孔子很有見地的說,他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種裝糊塗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

3、“言必行,行必果。”並不是夸人的話

此語現被後人當作美德來肯定、讚揚 ,甚至自我標榜,可孔子在說完這六個字後卻加上了“硜硜然小人哉”(是個認死理的低檔人物)的評價。此句原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裏子貢和孔子的對話。其實縱觀全文,這個評價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認爲第一等人才是“ 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稱孝、鄉黨稱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兩種人才遜色得多,但“抑亦可以爲次”(也還是可以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比被他鄙薄爲“鬥宵之人”(器量淺薄的廢物)的“今之從政者”(當代官員),那還是強很多的。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根本就不是勸人好學

詩句出自《莊子.養生主》,後一句“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 追求無限的知識,實在傻得沒邊了!也就是說,這段話本來非但不是鼓勵人們抓緊時間學習的,反倒恰恰是鼓勵人們抓緊時間玩樂、不要沒事就埋頭學習的,很顯然,最初利用這個典故的人出於自認爲的善意,把這個原本的“偷懶格言” 加以剪裁,包裝成了“勵志金句”。

5、孔子根本沒教我們“以德報怨”

原文出於《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不贊成永遠以一種惡意,一種怨恨,一種報復去面對別人的不道德,那麼這個社會將是惡性循環,無休無止。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他說你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對不講是非標準、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是一種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費。孔子的治國方略,提倡“德主刑輔”。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能只講道德,沒有刑罰。以德治國、治家、治人 ,以講究禮儀爲主,以仁、義、禮、智、信爲做人的標準,教化人民,互敬互愛、無欺無詐,達到高雅、高尚、和諧。對少數爲非作歹,頑固不化的人,對道德不屑一顧的人,就不要一味講究寬容,要輔以刑罰。孔子提倡以兩者以外的第三種態度對待報怨的問題。他提倡“以直報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確面對有過失的和行爲不端的人。也就是說:講道德要有一個標準,一不能冤冤相報,互相殘殺;二不能姑息養奸,縱容犯罪。以直報怨,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來解決不公正的問題。“孔子攝行相事,七日而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就是一個很好的以直報怨的例子

6、“鐵中錚錚”可不是好話

“鐵中錚錚”,如今常被用於形容一個人才能出衆,但原文是“鐵中錚錚,庸中佼佼”,這原本是有褒有貶、很有節制的稱讚,卻被後世誤讀,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劉盆子傳》,系漢光武帝劉秀接受赤眉軍投降時,認爲赤眉軍將領徐宣回答得體,所給的當面評價,意思是比一般鐵器響一點,比一般廢柴強一些,這位徐宣投降後被“待以不死”,賞賜了一些田宅,稀裏糊塗過完下半輩子,很顯然,劉秀對此人的才能評價,也就不過如此,用這句話稱讚他人的才能,對方如果明白典故出處,弄不好會給您個耳刮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