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美中不足是常態

本文已影響 4.63K人 

美中不足是常態

有一個樵夫在山上砍柴時撿到了一塊很大很漂亮的玉,他非常喜歡。但是,讓樵夫覺得可惜的是,這塊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樵夫想,如果能把這些小瑕疵去掉的話,這塊玉就完美無瑕了,到時候就非常值錢了。於是,他把玉敲掉了一個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最後,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離破碎了。

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樵夫”,他們過分追求完美,而其代價往往就是將稍有瑕疵的“寶玉”也追求沒了。人們往往因爲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擁有的東西,但他們是不可能擁有完美的,儘管他們還在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本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這種願望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的,落空是必然的結局。“優點與缺點齊飛,長處共短處一色。”最完美的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卻不等於就是最完美的。“白玉無瑕”是基本不可能的,“瑕不掩瑜”纔是正常的心態。

記得回老家時,家裏做一桌正式點的菜,總是很講究。一定要有這麼三樣菜:韭菜,代表“永久”;面,代表“長壽”;雞蛋,代表“圓滿”……其實這是家裏人的一種祝願與心意,是人生的追求、美好的願望、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的體現。但我們必須明白,所謂“完美”,僅僅存在於理想之中,現實生活中從未產生過,將來也不可能有。我們的古人早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可求全責備“,不必吹毛求疵”,“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等等,這一條條的名言雋語,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我們可以發現,有時我們越要求“完美”失誤越多,常常因此而失去機遇,導致失敗。比如我們經常有幾年舉辦一次的高中同學或者大學同學聚會,如果要求計劃中的全班同學在某一時刻全到場,常常會“不齊不聚”,拖延又拖延,最後致使聚會“泡湯”,但如果把“求全”降一格,改爲“求多”,即超過半數就聚,則肯定能辦成。畢竟,個人的發展空間不一樣,有的遠在海南島,有的跑到黑龍江,哪能在同一時間每個人都來呢?

我們經常說“三七開”,這句話有很深的哲理,蘊含着科學的理論觀點。其科學之處,就是對一切事物都採取一分爲二的分析態度,分清主流和支流。講成績時不掩蓋缺失,講問題時不抹殺成績。世上只有相對的真理,沒有絕對的真理。凡事只要利大於弊,成功大於失誤,就應給予充分肯定。而如果說成“完美無缺”、“百分百正確”,那肯定是說過了頭。相比之下,“三七開”更接近於真理。

總之,“完美無瑕”是我們不可能做到的,在這個世界上也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發展、任何人物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缺失,“十全十美”不可能,“美中不足”纔是常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