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哲理故事

要學會博採衆長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要學會博採衆長

要學會博採衆長

漢高祖劉邦出身低微,當過亭長,識字也不多,但他能禮賢下士,依靠各路人才的智慧和力量,來成就自己的大事業。謀士張良是貴族,蕭何是下級小吏,陳平是遊手好閒之士,大將軍樊噲是屠夫,周勃是吹鼓手,婁敬是車伕,韓信是無業流民,彭越做過強盜:這些人無論出身如何以及地位高低,都各有所長。劉邦也正是集中了衆人的智慧纔打敗項羽的。

劉邦採納謀士張良的建議,首先奪取關中,進入秦都咸陽,這樣一來使項羽與衆王所訂立的先入咸陽爲王的盟約成爲事實,從而造成了項羽的極大被動。而劉邦的謀臣蕭何則首先接收了秦朝的中央檔案文件和其他國書資料,從而掌握了全國政治、軍事、經濟、地理等一系列重要情況,爲以後的戰爭做好準備。

此時的劉邦迷戀的是宏偉的宮殿,美麗的宮娥,無盡的財寶,他不想再圖進取了。大將樊噲見此情景,質問他:“大王是想得天下,還是想成爲富翁?別忘了,秦朝就是剛剛在這裏滅亡的。”

這一下警醒了劉邦,他還兵灞上,且與民約法三章,恢復社會秩序,穩定人民情結,消除苛政,讓人民安居樂業,這一舉措使他贏得了在政治上的優勢。此時劉邦在軍事上依然處於劣勢。他採用了張良“鬥智不鬥力”的策略。當項羽毀約,封他爲漢中王而非關中王時,劉邦也曾大怒,想與項羽決一死戰,是蕭何等人勸他:要正確估計自己和對手的力量,決戰的時機還不成熟,先忍耐一時的委屈,接受分封,到漢中去爭取民衆,招賢納士,利用巴蜀的富庶,積累財力,他日再圖東山再起,到時反攻也不遲。

劉邦接受了部將們的規勸,還採納了張良的建議,去漢中當王的途中,逐段燒燬沿途的棧道,表示再不出來與項羽作對。

劉邦就是這樣迷惑了項羽,積蓄了力量,到力量壯大後重新攻入關中,在垓下一戰,逼迫項羽自殺。

建立了漢朝之後,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舉行的盛大酒宴中,不無得意地總結他的經驗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戰必勝,攻必克,率百萬之衆,戰於沙場,我不如韓信。三者皆是人傑,我能用之,這也就是我能夠獲取天下的原因了。”

古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個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再高明的人,也會有疏漏。“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就是說要博採衆長,爲我所用,才能使事業成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