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清華名人彭桓武的故事,記“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彭桓武,著名物理學家,1915年10月6日生於吉林長春,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爲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彭桓武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先後在中國開展了關於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對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對中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清華名人彭桓武的故事,記“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

今天帶大家來了解這位清華名人彭桓武的故事:

彭桓武自幼聰穎好學,1931年9月考入清華物理系,得到著名學者吳有訓、葉企孫、周培源等人的指導和鼓勵,在物理系與王竹溪、林家翹、楊振寧等成爲佼佼者,被人們稱爲“清華四傑”。周培源教授非常喜歡這個雖然體弱但功課優異的少年大學生,親自指導他的畢業論文《地球上單擺的擺動週期是多少?》。1935年夏天,彭桓武考取了周培源教授的研究生;但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來不及完成畢業論文,就被迫南下雲南大學任教。

1938年,彭桓武考取“英庚款”留學資格並來到愛丁堡大學,在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馬克斯·玻恩的指導下,1940年底獲得博士學位。1941年他決定回國。然而,此時的歐洲已經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下,直通亞洲的水路被封鎖,於是他決定從大西洋經美國過太平洋回國。但美國簽證申請表中衆多的傲慢條款,彰顯了對弱國的蔑視和侮辱,彭桓武毅然拒絕:“對不起,我不能籤!”回國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

1941年到1943年,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頓合作,綜合介子場的研究成果對宇宙線現象進行較系統的解釋,並以他們姓名字頭命名爲HHP理論(Hamilton, Heitler, Peng)。這一理論發展了量子躍遷機率的理論,用能譜強度首次解釋了宇宙線的能量分佈和空間分佈等。1945年,他與玻恩合作,以關於場的量子力學與統計力學的探索研究,共同獲得愛丁堡皇家學會麥克杜格爾-布里斯班獎。

此時,彭桓武在歐洲科學界已經聲名遠揚,然而他無時不牽掛着祖國。1947年,他終於克服重重困難,登上一艘英國運兵船回國,執教於雲南大學,此時距他1938年去國已歷9年。多年後,當有人問起當年他在海外已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爲何要選擇回國時,他說了那句擲地有聲的名言:“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學成歸國是每一個海外學子應該做的,學成而不回國報效國家,才需要說說爲什麼不回來!我是中國人,我有責任利用自己的所學之長來建設國家,使她強盛起來,不再受列強的欺負。”

歸國後的彭桓武將滿腔的報國情懷和聰明才智都貢獻給了祖國。1949年,他重回清華執教,爲新中國成立後的清華培養了第一位研究生——黃祖洽(後當選中科院院士)。從1961年開始,彭桓武投身到我國自行研製原子彈、氫彈和地下核試驗等工作之中,在荒灘戈壁、青海湖畔,留下了無數不眠之夜。1999年,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6月13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將中國科學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爲第4879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爲“彭桓武星”。自此,“彭桓武”這個名字伴隨着這顆小行星一直在天際運行,就像這個名字將永遠在中國的科學史上閃耀一樣。

2007年2月28日21時4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