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創業故事

簡短名人創業的例子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簡短名人創業的例子

簡短名人創業的例子

導讀:創業會晚嗎?創業沒有晚不晚只有成不成功。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創業奇蹟,例如明朝的沈萬三,還有當代的馬雲,李嘉誠,馬化騰等等大咖,他們的成功除了自身擁有很強的背景的人脈關係外,關鍵還是抓住是從一個時代邁向下一個時代的風口。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簡短名人創業的例子。

故事一:田井新:拉起團隊建“咕嚕Grooo”外賣平臺創業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生田井新和他的小夥伴們一同搭建了一個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生活服務平臺——“咕嚕Grooo”。這個平臺由開發運營團隊的30個人、一個APP、一個微信公衆號、一個網站、衆多商家組成。最先提出這個想法的是蘇泊,田井新的同系同學。今年年初,蘇泊提出和幾個同學開一家超市,大家認爲雖然開超市能掙錢,但沒啥意思,不如做一個“o2o”的生活服務平臺,就從送外賣開始。大家一拍即合。同學焉詩豪負責做微信公衆號和網站,來自計算機系的聞一鳴負責寫APP。假期過後,軟件和網站基本成型,接下來就看運營了。

簡短名人創業的例子

運營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田井新和幾個同學負責這一塊。他們和一個個外賣店聯繫,“剛開始跟商家說話都害羞,現在好多了。”田井新說。與外賣店談合作很順利,只是很多店主年紀較大,不會用智能手機,他們需要幫店主下載、安裝,然後再交給店主用。好多時候,店主當時說學會用了,但第二天電話就打過來,說接不了單了。遇到這種情況,田井新他們就得趕緊趕過去。

送外賣,配送是個大問題。好多外賣店都抱怨,需要一個專門的配送人員,增加了開支。針對這一情況,田井新和他的小夥伴們組建了自己的配送隊伍幫外賣店配送。配送是個累活,報酬少了沒人幹,報酬多了又給不起。他們通過一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把配送時間固定在中午12點和下午6點左右,網上訂單下好後,配送人員集中取一次,然後發給各個宿舍樓負責配送的同學,這些學生就住在本棟宿舍樓,他們下課回宿舍的時候順便就捎上去了,所以配送不用付出太大精力。

現在除了送外賣,他們的業務還擴展到超市等。從4月份到現在,他們的配送額有7萬多元,“平臺能得到配送額的10%到15%作爲利潤,大家還是有信心做下去的。”田井新說。

故事二:巨人網絡CEO史玉柱的創業故事

史玉柱在腦黃金產品成功之後,整個團隊上下的人全部頭腦發熱,一口氣又推出了12種保健品,但最後徹頭徹尾以失敗告終,再加上巨人大廈的營銷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國面臨危機[]。一夜之間,史玉柱負債2.5億,跌入人生谷底。在這段時間裏,史玉柱並沒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問題和不足。爲了瞭解自己究竟錯在哪裏,他讓人將當時報紙上關於他的負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讀,看看別人對他失敗的“診斷”。文章罵得越狠,他讀的次數越多,甚至專門組織“內部批鬥會”,讓身邊的人一起向他“開火”。正是憑藉着反思、務實、信心,史玉柱在全國縣域市場撒下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腦白金讓他重新回到了一線商人的俱樂部,史玉柱創造了一箇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史上絕無僅有的傳奇故事。

故事三:三一集團董事長樑穩根的故事:

在國營企業工作兩年後,一心想當“萬元戶”的樑穩根遞交了辭職書。沒有了“幹部”身份,甚至連城市戶口也沒有了。父親怒不可遏,拿着扁擔追着樑穩根要把他攆回洪源機械廠。但扁擔沒能把“犟驢”攆回去。樑穩根後來回憶說,當時他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經商失敗了,我就去做兩件事:一是寫一本書——《此路不通》,以此來告誡像我們一樣衝動的年輕人;二是到落後的山村去當先生,教書育人。”在經歷販羊、營銷白酒、生產玻璃纖維一系列失敗後,樑穩根靠他的專業特長賺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潤研究院製作的“2011年中國百富榜”中, 身爲三一集團董事長的他以7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問鼎“中國新首富”。

故事四: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他4歲的時候,因父親做稻米期貨生意破產,10口之家陷入赤貧,由於食物不夠,孩子們開始夭折。5歲的時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歲的時候又失去兩位,並且在9歲時被迫離開母親……在1917年開始創業時,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規教育。到了1927年,創業10年有餘,事業已經大有所成的他,滿心以爲不怕任何打擊,卻經歷了獨子夭折的噩夢。 這個揹負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創辦了全球知名的松下電器,人們都稱他爲“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看了上面十個名人艱辛的創業故事,是否對你有所影響呢?名人之所以成爲名人那肯定也有別人身上沒有的東西,我們應該多學習他們在創業過程中是如何克服挫折,從而走向成功的。如果你還有更多名人艱辛的創業故事,那趕緊跟我們一起分享吧,總有那麼一個人在你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對你有所影響。

故事五:宗慶後,前半生鬱郁不得志 42歲開始創業

1963年,初中畢業後,爲了減輕家庭負擔,宗慶後去了舟山一個農場,幾年後輾轉於紹興的一個茶場。再後來,大批知青相繼下鄉,宗慶後可以說是知青中的先遣人員了。

在海灘上挖鹽,曬鹽,挑鹽,在茶場種茶,割稻,燒窯,那時的宗慶後與其他任何一個年輕人一樣,"腦袋裏有過各種各樣的夢想","總想出人頭地,總想做點事情"。然而,在被命運之神遺忘的農村,宗慶後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四處找些書來看。

1978年,隨着知青的大批返城,33歲的宗慶後回到杭州,在校辦廠做推銷員,10年裏輾轉於幾家校辦企業,依然鬱郁不得志。待到他開始創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42歲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2012年9月3日,娃哈哈發言人稱宗慶後持有娃哈哈逾80%的股份,身家升至116億美元,成中國內地首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