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禪理故事

愛心支撐的事業

本文已影響 7.47K人 

  2012年,保利發展以全產業鏈的形式進入養老產業,逐步打造三位一體中國健康養老新模式,並推出全國連鎖的專業養老服務品牌“保利。和熹會”,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落地5家機構。和熹會秉承“一份讓您安心的親情”之理念,爲長者提供親情化、專業化、國際化、個性化的綜合養老服務,讓長者擁有健康、快樂、有尊嚴的晚年生活。下面的故事,用三個發生在“保利。和熹會”養老機構的真實片段,展示了保利在養老事業上的用心。

愛心支撐的事業

  奇蹟發生

  劉先生這段時間一直心力交瘁:前不久的一天,母親馮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髖關節骨折。馮奶奶已經有85歲高齡,原來也有一些老年疾病,雖然做了內固定術,但病情仍然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劉先生只能把母親接到了廣州。到廣州後,母親的病情更加嚴重,身體更虛弱了,很快進入昏迷狀態,醫院已經下達了病危通知,並建議轉院。可是劉先生聯繫了幾家醫院,都不願意接收。

  這天,醫院因爲ICU牀位緊張,又通知劉先生辦理出院。在醫院還可以維持治療,回家既沒有專業的人,也沒有專業的設備,怎麼辦?這時,有個護士建議他找一下養老機構,很多養老機構會配備一些醫療設備,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劉先生也是病急亂投醫,就去找養老機構。可一聽馮奶奶的情況,他們都拒絕接收。劉先生急了,就在網上搜索廣州所有的養老機構,挨個打電話問。後來終於找到一家,對方說:“我們能先去看看馮奶奶嗎?”

  劉先生終於看到了一線希望,連連答應:“當然可以!當然可以!”

  很快,一位姓鄧的院長帶領幾位醫護人員,來到了醫院。經過認真瞭解後,劉先生把自己的苦衷也如實說了。

  鄧院長說:“馮奶奶的情況的確很嚴重,但是如果劉先生非常需要讓母親住進來,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好服務。”

  劉先生欣喜若狂,於是,鄧院長親自和醫護人員護送着馮奶奶來到了機構,劉先生直到這時,才知道了這家機構的名字——保利。和熹會。

  令劉先生意想不到的是,機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搶救室裏的設備一應俱全,醫護人員也早已經待命,護理水平並不比專業醫院差,劉先生一直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

  剛住進機構時,馮奶奶還處於昏迷狀態,生命體徵不穩定,大小便失禁,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連劉先生和家人都不抱希望了,但醫護人員卻不放棄,他們排出三班人,輪流護理,定時餵食、定時翻身、定時擦洗,很多累活、髒活,護理人員做起來像家人一樣細心,但又比家人專業。

  最令劉先生一家人沒想到的是:奇蹟發生了,馮奶奶的身體漸漸向好的方向發展起來。三天後,她的生命體徵開始穩定;一週後,人開始清醒,她已經知道了自己身處的環境,並認識了醫護人員;半個月後,她拔掉胃管,開始自己進食,從進流質食、半流質食,再到正常飲食,與此同時,她的肌力也在慢慢恢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就從機構的監護室轉到了普通住房。直到如今,一年過去了,馮奶奶的身體越來越好,甚至都可以不靠輪椅獨自行走了。她平常只吃一些護心的常規藥物,都不需要特殊照顧了。

  劉先生感激不盡,他爲機構送來了錦旗……

  我要找你

  王爺爺剛來機構時,因爲生活不能自理,必須要護工24小時陪在身邊。爲了照顧好王爺爺,機構特意安排了一個細心的男護工來照料他。

  男護工是個“90後”,因爲姓張,人們就叫他小張。

  小張接受過專業培訓,人也實在,他十分精心地照顧着王爺爺。

  王爺爺脾氣不好,還經常打人,小張剛來,就捱了他一巴掌,小張明白王爺爺是心情不好,天天陪着王爺爺聊天解悶。王爺爺剛來這裏,戒備心很強,不願意讓小張待在他身邊,但他身邊又不能離人,怎麼辦?小張就經常跟他玩捉迷藏的遊戲,說是自己藏了起來,其實一直都在旁邊監護着。

  終於,在小張和其他護理人員的精心照料下,王爺爺熟悉了環境,心情慢慢放鬆了,身體也好了,生活也可以自理了,小張也不需要跟他住在一起了。後來,小張因爲家裏有急事,離開了機構,回到了家鄉河南。

  王爺爺見不到小張,就一直問他的去向,知道情況後,王爺爺的臉色就沉了下來,護理人員知道他是因爲想念小張,就勸說道:“小張走了,但我們會像小張那樣照顧您的。”

  “你們都和小張一樣好,我知道你們會照顧好我的,我是想——”王爺爺說,他想去河南。

  護理人員知道這都是因爲小張,王爺爺要去河南找小張呢!王爺爺的兒子瞭解情況後,就對王爺爺採取了拖延的戰術。護理人員也勸說王爺爺,他年紀大了,不能出門,勸了好久,才止住了他去河南的念頭。

  又過了幾天,王爺爺忽然找到鄧院長,說他要回趟家。這是老人們的正常要求,不能拒絕,鄧院長就叫了一輛車,親自陪同他回家,同時又把這事告訴了王爺爺的兒子。

  到了家門口,王爺爺急急忙忙地用鑰匙打開門,徑直走到一間房裏,鄧院長怕有什麼情況,也緊跟了進去。只見王爺爺手腳麻利地打開一個櫃子,又從裏面捧出一個小箱子,接着,他打開箱子,拿出一個筆記本,戴上眼鏡,熟練地翻到一頁,把那頁紙撕下來,遞給鄧院長,說:“這是我當年的一個河南的領導,是個離休幹部,你幫我給他打個電話,我讓他給小張找份工作。唉,小張家裏出事了,又沒有工作,怎麼行?”

  王爺爺回家,原來還是牽掛着小張!這時,王爺爺的兒子也回來了,他苦笑着對鄧院長說:“前段時間,我想讓他幫忙找這個老熟人辦事,可他死活都不幹,還說聯繫方式找不到了。沒想到,爲了小張,他居然馬上就找出了聯繫方式——其實說穿了,還是因爲你們對他好啊!”

  王爺爺忽然老淚縱橫,顫抖着說:“我一直都記得,我發病的那段時間,小張一天到晚都陪在我身邊,我打他、罵他都不離開……我現在就想幫他找個好工作!”

  永不遺忘

  “保利。和熹會”養老機構裏住的都是長者,很多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以下簡稱認知症)。認知症的表現,是記憶力減退,輕點的,對幾天內的、短時間的事情遺忘突出;嚴重的,遠近的事情都記不住。但是,在機構裏,有一位老人,患有重度認知症,什麼都記不住,卻記住了兩個人的名字,怎麼都忘不了,你說這事怪不怪?

  這位老人就是劉奶奶,她剛入住機構時,每天都會發脾氣,摔東西。機構安排了兩個護工照顧她,一個叫小王,一個叫小孫。這兩個女孩子,每天都圍在她身邊,哄她開心。慢慢地,劉奶奶接納了這裏的環境,就是親人來接她走,她都不願意走。

  劉奶奶患有重度認知症,雖然在小王、小孫和其他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沒有進一步惡化,但是很多事情還是忘掉了,甚至記不住親人,記不住吃飯。有一天,她忽然叫來小王,從櫃子裏拿出一盒栗子,說:“小王,我知道你喜歡吃栗子,這是奶奶特意讓人買來的,你快嚐嚐。”

  小王很吃驚,她的確很喜歡吃栗子,但這事好像從來沒有告訴過劉奶奶,她是怎麼知道的?又是怎麼記住的?吃着栗子,小王心裏暖乎乎的。

  機構裏有手工課,劉奶奶的手工一直做得很馬虎,她沒有耐心做這事。可是,有一段時間,她做手工時忽然認真起來,一天做到晚,有時嫌做得不好,又拆掉重做,最後,終於做成了一個水晶花籃擺件。做好了,劉奶奶馬上叫來小孫,在水晶花籃裏裝了個紅包,送給她,還說:“奶奶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這是奶奶送你的生日禮物。”

  小孫很感動,這還是她一個人在外面過的第一個生日。這幾天,劉奶奶一直張羅着做手工,原來是想送自己生日禮物啊!小孫接過劉奶奶親手做的水晶花籃,把紅包交到劉奶奶手上,說:“奶奶,您的心意我領了,您親手做的水晶花籃我收下了。我們有紀律,紅包肯定不能收的。不收紅包,我們一樣會用心照顧您的,您放心。”

  小孫有一次跟鄧院長閒聊,說到了這事,她說:“劉奶奶記性不好,什麼都記不住,爲什麼獨獨記住了我的生日呢?”

  鄧院長一笑,說:“這事很好解釋,人是有感情的,對愛都是刻骨銘心的,你們愛她,她也愛你們,所以就記住了。”

  入住機構的老人,平均年齡84歲,能完全自理的只有少數幾個人,大部分都是半自理,或者全部不能自理,照顧他們的責任,就全部落在這羣相當於他們孫子輩的男孩女孩身上。護理人員的工作非常艱辛,能留在機構的人,都是有愛心、願意奉獻的人。養老事業,是一份愛心支撐的事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