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案勵志作文

【精品】堅強的作文彙編五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堅強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堅強的作文彙編五篇

堅強的作文 篇1

我的奶奶住在一個小村莊裏,奶奶住的房子是我們家自己修的。

修房子必不可少的是磚頭,去年的夏天,爸爸因爲要給奶奶修房子,就進來了一大卡車磚頭。爸爸不想讓我在工地上搗蛋,就叫我在磚頭上玩。玩了一會,我看見有一塊磚頭有個黃色的小果子,我便把這個磚頭抱過去問爸爸。“這是一個小南瓜,我們可以把它留着。”爸爸和藹的說。我說:“留下它的話它也會死,南瓜是在土地上長的,怎麼可以在怎麼堅硬的磚頭上生長呢?”爸爸語重心長的說:“不是的,依我看,這個南瓜一定可以在這個磚頭上活下去的。”我說“爲什麼?”爸爸說:“你想想,這個南瓜既然可以在這塊磚頭上開頭生長,也一定可以在這個磚頭上成熟。”我說:“好吧我暫時相信你,希望它可以成熟。”過了一個月,我去奶奶家看南瓜,它真的長大了,在火辣辣的天氣中,它仍在努力生長。又過了一個月它越來越大,我一頭霧水,不知道它是怎麼在怎麼困難的環境中生長的。大概過了三四個月後,它真的成熟了,它旁邊的葉子已經曬黃了,可它不怕艱難繼續賣力的生長。現在它的身邊有多了六個小南瓜。我堅信,這六個小南瓜一定會和它們的母親一樣,在艱苦的環境中努力生長。

我們人也要向南瓜一樣,不管在怎麼惡劣的環境中也要加油完成自己的事,纔會成才。

堅強的作文 篇2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來接我,我在路上說:"我想再回到幼兒園,不想上小學了。"媽媽說:"你越長越高,要做的事越來越多,你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小,小時候你不懂事,長大了就應該學多點兒本領。

上小學,上初中,上高中,等你上了初中又發現初中和小學的不一樣。"我想想,媽媽說的對,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長大了,應該堅強的、努力的去學習。當我和小朋友遇到困難,該想一想怎麼把困難解決,不應該再想轉到幼兒園。

堅強的作文 篇3

夏天的雨後空氣十分的涼爽,也讓人的心情十分的舒暢。可是現在我的心情卻怎麼也舒暢不起來——因爲這次的數學考試又沒有考好,我十分的沮喪。

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要經過一所大學。慢慢地走到教學樓前,我看到一堵綠色的牆,走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爬山虎,平時並不怎麼注意它,今天仔細一看,原來它這麼神奇。

它的葉子是鴨掌形的,如果不是綠色的話,還真會讓人以爲是鴨掌。爬山虎的每一根莖上都有一個小小的吸盤,緊緊的吸在牆上面。每一片葉子都整整齊齊地長在柔韌的莖上,鋪滿了教學樓牆面,不留一點縫隙,像一張翠綠的毛毯似的。

記得四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關於爬山虎的課文。爬山虎剛剛開始是一顆小小的種子,被人隨意扔到牆角,它忍受着被別人歧視和被別人看不起的目光,憑着堅韌的毅力,一步一步地爬向高處,征服了懸崖與峭壁,展示了生命的尊嚴。不管這個過程經歷了怎樣的痛苦,爬山虎依然奮力往上爬,用血和淚普寫着輝煌的歷程,讓全部人都看見它,登上了令人羨慕的高處。

回頭想想自己,爲什麼因爲一次考試沒考好,就心灰意冷了呢?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難道我連爬山虎都不如嗎?

堅強的作文 篇4

堅強,是打起精神的支柱;堅強,是跨越坎坷的信念;堅強,是成功勝利的根本:堅強,是獨立自主的生活。如果不堅強,那他的心靈就永遠是一片黑暗沉寂的世界,永遠看不到光明、希望。

運動會前,我們四年級中的三十個人幸運地被呼啦圈隊抽中,爲運動會增光添彩。排練很辛苦,但是我們沒有因此而倒下。我曾經想過放棄,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做好,於是我從忙碌的每天抽出半小時轉呼啦圈。一開始我只轉了三四下就掉了,急得快哭了。經過不懈的努力,漸漸地,我可以轉三四十個,甚至可以轉幾百個。跑步、轉圈、隊形我們百折不撓,每一次都認真對待,絕不馬虎半分。時間眨眼過得飛快,汗水一次次滴下來。經過大半個月的艱苦奮鬥——魔鬼訓練我能轉五百多個呼啦圈了,連脖子上都能轉一百多個。終於,運動會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在運動會上大顯身手,每一個動作都一絲不苟,得到了文三集團校長和教育局領導的好評。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節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條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跡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飽含着人生的清醇與憂愁;生活是一團麻,交織着人生的煩惱與快樂;生活是一幅畫,描繪着人生經歷的紅綠藍;生活是一團火,燃燒着人生的憧憬和夢想。

不論經歷了多少風雨,遇到了多少挫折,但我們應該保持這樣一個信念: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我們才走完了人生的一小部分,還有許許多多困難在等待着我們。這時,我們應化悲痛爲力量,選擇堅強。

堅強的作文 篇5

茶,是脆弱的!

茶以一葉之輕,承載了太多的產業負重與文化夢想,但茶是很脆弱的,你真的傷不起!

初春時,一天暖比一天的氣溫,催促着茶芽萌發,茶樹枝梢枝腋紛紛探出小嫩芽,欣喜地望着這鮮活的春暖氣息,然而,驟降的氣溫給這些小生命重重的一擊,許多發芽早的嫩芽被凍傷、凍壞了,有一些更是凍得做不了品級茶;

民間資本的涌動,市場的過度炒作,讓原本喜歡並擁躉福鼎白茶、班章冰島、古樹純料等的老茶客,只能望茶興嘆,買不起、喝不起、傷不起;

不時冒出的農藥殘留問題,給原本喜歡高香的鐵觀音愛好者們、信陽毛尖的粉絲們,不知所措,不知怎樣選擇自己的茶葉產品;

經濟的稍欠景氣、三公消費的政策調整,惹得一些推銷茶葉的種茶人做茶人,不遠百里千里,來到各地區的茶葉批發市場,着急地推銷往年茶商上門求貨、而今年積壓在手的冬片茶;

深山裏或者雪山後的古樹茶園裏的茶樹,在不被外界熟知的情況下,恣意生長,蓬蓬勃勃,一旦公佈於世,四面八方的茶人、茶商、茶客、茶資本家,將蜂擁而至,不是保護不足、便是開發過度,近年來,不斷有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枯竭而亡……

茶,又是堅強的!

平時常喝常品的綠茶,有了新的紅茶品種,給了茶客們以新的味覺享受;高調宣傳農藥零殘留、少殘留的廠家商家,給了茶客們源自心底的安全與信任;當地政府的覺醒,給予古樹茶適當適度的保護,又給了古樹茶園新的生命與生存空間,脆弱的古樹茶在天地間的陽光雨露之下,再次煥發出歷史沉澱後的生機,繼續綿延不斷地恩賜給人們福祉:萌芽、開花、結籽……

凝望着,茶杯裏纖細的葉片在滾燙的熱水中舒展開,乾枯的茶葉緩緩地釋放,從頭到腳,煥然一新,在杯中上下飛舞以釋放蛻變的活力;隨着茶湯的慢慢冷卻,越發優美,蘊飄出淡淡清香。人也一樣,只有經歷過高溫的磨礪,才能戰勝自己的脆弱,讓自己脫穎而出。

有這樣一句名言:女人就像茶包,不遇沸水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

而我,堅信着:脆弱後的茶,會更堅強!

尋茶,也是在尋找一種精神

山東華茶青年尋茶之旅成員。(後排左四爲繆顯國)

茶,原本只是一片樹葉,因爲先人對其價值的挖掘,才被賦予深刻的內涵。每到採茶季,茶人們總會去往各個產茶區,深入茶山探訪茶樹的蹤跡。濟南也有這樣一批視茶爲知己的愛茶之人,近期分別走入雲南西雙版納、廣東潮州訪茶。且讓我們從這些濟南時報·茶報新聞官記錄的文字中,跟隨他們一起去感受茶的魅力。

9月10日在西雙版納下飛機時天正下雨,我們還在議論怎麼進山的問題,討論沒一會兒,一擡頭竟然發現外面藍天白雲、太陽西下。幾天下來都是如此,上午豔陽高照,下午突然一陣暴雨,之後又是藍天白雲。所以這幾天走進茶山甚是順利。

這次發起尋茶之旅

,是受到華茶青年會走進內蒙古活動的啓發。華茶青年會的口號是“青春茶,中國夢”,以茶人精神共圓中國夢。以茶爲師,以茶修德,傳播善業,實現產業報國和人生理想的完美結合,在中國茶葉復興的歷史上寫下美麗的青春風彩。華茶青年會主席李樂駿先生曾充滿豪情地說:“只要有—杯茶,天下就沒有遠方,只要胸懷理想,人間就都是天堂。”祕書長陸洪波先生曾經提到意義很深刻的八個字:“主動、積極、利他、努力”。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思索,做爲一個華茶青年,我能做什麼?

經過與多位茶人協商,我們最終定下了這次西雙版納尋茶之行,而我榮幸地成爲華茶青年山東茶青尋茶第一季的隊長。去往六大茶山的路途崎嶇無比,在泥濘的路上前行,坎坎坷坷,車也出現了拋錨情況,但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大家是快樂的。

我們走進賀開古茶園、邦盆茶區、新班章茶區、老班章茶區、老曼峨茶區、曼邁古茶園、易武茶區,一路在臻味號劉學森帶領下,深入,體會,感悟。

在這次尋茶途中,我們是幸運的,因爲我們遇到了—個優秀的老師——臻味號的劉學森。我一直認爲找茶其實是在找人,人找對了,茶就找對了。

我們不僅僅在尋茶,也是在尋找—種精神。問茶旅途其實也是爲一個目標去戰勝各種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充滿壓力、痛苦、挫折。尋茶的目的是爲了享受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帶給我們的各種快樂、悲傷、愁苦,都會成爲我們心智更加成熟的養料,當我們成熟之後再次回過頭來,看待這一些的壓力,這一些的痛苦,這一些的挫折,只會心滿意足地微笑着面對,因爲你至少經歷過,因爲華茶青年會,因爲大家都有—顆勇敢的心。

老千兩茶遭遇奇楠“水火生香”

茶的香,於人會有記憶。較之單純嗅聞的香品,它還多了一樣,溶於水,可咀嚼、可鼓漱的合水之香。

古樹茶的香氣特徵是樹種在千百年間進化、蛻變,在生長地土質結構、氣候條件下逐漸形成。不過各種因素在影響着枝幹與葉片,每年每季的茶葉風味各自不同。

我們在老班章古樹茶裏喝到的蘭香,在景邁古樹茶裏覺出的花蜜香,在老生茶裏嚼出的參香,在熟茶裏嗅到帶甜味的棗香,甚至可以在一上好的古樹茶沖泡十來道後的尾水裏喝出雲南人熱愛的“菌香”。這些香氣是茶葉與水充分交融後的美好結局。

沖泡一款好的古樹茶,由開頭的濃烈飽滿,到三四水的盈盈可贊,到六七水的溫潤持續,再到尾聲的戀戀不捨。最惑人感官的就是它的香氣變化。香,便如是可觀行跡,不可琢磨。

還想起不久前,賞奇楠沉香的體驗。一款老千兩茶,湯色沉紅如琥珀,力道綿綿。兩三盞喝下去,周身溫暖,毛孔張開,嗅覺也靈敏起來。應朋友之邀弄香,小瓶裏密封着的奇楠,絲絲縷縷,半捲曲透着蜜褐色油脂。燒炭至半透,薰出那滋味,果然是千轉百回,頭、本、尾三味各不相同,果香、花韻似在其間。老千兩茶已衝了近三十泡,品香爐還是餘韻嫋嫋。在座者在每一個時段裏分辨、記憶這奇妙的味道,偶爾清晰、偶爾迷惑,或許,至美之味便是在似與非似之間遊弋,迷住你的感官、神思。

大地上的植物就是如此奇妙,草木軀幹,於泥土雨露中蓄香納芳,然後在水與火中溶化釋放,完美結合。

品茶、茶中乾坤

去年,開始喝茶。結識了幾位愛茶的朋友,有幸品嚐到一些特別的茶,綠茶、紅茶、花茶、鐵觀音等。相對一杯茶,更喜歡看茶葉在沸水中舞蹈,起起落落,心中縱有千山萬壑、縱有金戈鐵馬,也只是靜下心來,定下心來。

曾經誤入一家茶社,被主人邀着一同喝茶,這一次喝到的是老班章茶。店老闆細長白皙的手指拿着工具從茶餅上拆着茶葉,並小心翼翼將拆散的茶葉一併捧入壺中,第一次知道茶有很多美好的名字:綠茶如巴渝、銀針、定心;普洱有沉意、醇心、和尊、大美。

在茶社,曾見一小夥捧着一包從網上拍來的普洱給老闆看,老闆對着光端詳半天,讓他取壺,說先嚐。小夥子是個鋼琴師,授琴之餘,嗜茶。以前愛喝龍井,後來相熟的店老闆走了,慢慢轉喝普洱。他興致勃勃地介紹在網上拍茶的情形:在一家以經營古玩爲主的網店,以70元的價格拍得。茶泡好,第一口,只覺口感雜亂,似塵土飛揚。如在喧鬧之地聽雅樂,旋律已被雜音脅迫。再喝第二杯,似塵埃落定,諸事的前因後果已然明瞭。我以爲這應該是杯好茶。

我不懂茶,但覺得好茶應是明亮而不灼人、溫和而不粘膩、朗潤而不混雜。有主題,有明線,舒服的,圓潤的。

陸續有客來,共飲。老闆說來客有兩種,客戶和茶友,客戶未必懂茶,但能出價,買走好茶的都是他們;茶友懂茶惜茶,卻未必買得起客戶隨意沖泡、隨手贈出的好茶。但茶友的每一次品味,都豐富着口舌脣齒的味覺、滿足着惜茶愛茶之心。

認識一位老先生,我私下以爲他是一位正宗茶癡。每年採摘新茶時節,他開始出遊。無錫的茶、鎮江的茅山茶、宜興的陽羨茶、山東日照的茶、青島嶗山的茶,都是他喜歡的`。他會稍稍避開早茶季,五六月份出發,沿途賞玩、品茶購茶,回來會精心存儲夠喝一陣的茶。他選茶除了看自己的口味偏好,還要自然無污染的。老先生說山東日照的茶因北方冷,茶葉的片基厚,耐泡,沸水沖泡,茶湯橙黃,如水溫稍低些則水澄綠,有板栗香味。而嶗山茶則茶湯碧綠,有種清新的糯米香氣。陽羨茶味稍苦,可有人就好這個味道,此茶曾經是貢茶。

蒙老先生好意,邀請我到他家裏,先是滇紅,接着普洱茶、鐵觀音、綠茶,一個是真心待客,總想捧出自己的心頭好跟小友分享;一個是總也好奇、總也想品嚐,一杯杯輪下來,口舌鈍感,終於不知滋味。夜來輾轉難眠,後來頓悟:茶也醉人!

學着泡茶。記得茶人說,泡茶時有很多的細節,最重要的只有一點,拋開雜念,全神貫注,把一切放下來,鬆弛下來,專注在壺中、杯裏。整個過程溫暖、從容、自然、微笑。定心,品茶。

潤取茗香透九霄——記雲霧中的邦東

追溯濮人歷史悠,千年石器遍山溝。

佳茗忙麓今猶在,嘎裏瀾津自可留。

古道悠悠無歲月,馬幫隱隱沒鍋頭。

偶經古鎮石街路,敢問邦東幾度秋

一首帶着歲月滄桑的詩,喚起了自己對邦東的記憶。邦東,印象中永遠浸潤在霧雨山嵐中的一個地方。岩石遍地,高可及人,植物和岩石混生在一起,原始的自然,古樸,蒼涼,悠遠。恍若一首遠古流傳的詩歌,你可能聽不懂音符,但你永遠忘不掉聲音中傳來得那種歲月浸透的滄桑。

漫無邊際的邦東雲海令人震憾,邦東連綿起伏的大山,終日深藏於厚厚的雲海之中,山峯雲霧幻化無窮,意象萬千。濃密厚重的雲霧每日均持續到下午1-2點多,日出前,雲天一色,漫無邊際,日出時,浮光躍金,丹霞縹緲,日出後,陽光普照,彩霞萬丈。中午厚厚的雲霧慢慢散去,一塊一塊的雲霧,似是棉花,輕盈的浮於山間,曼妙、靜逸、幽邃、神祕,撲朔迷離,令人遐想。

邦東古茶三奇

一奇:根深葉茂的古茶樹與岩石混生共存

二奇:高山海撥,奇山險峻,雲遮霧罩

三奇:原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

孕育出邦東古茶獨具“巖韻花香”的地域風韻

邦東系雲南茶葉的老產區,其邦東大葉種與勐海大葉種和勐庫大葉種並列爲雲南三大有性系原始羣體大葉良種,其品質早已聲名遠波。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述:“其地,上者生爛石。......陽崖陰林,紫者上。”邦東古茶樹與亂石混生在一起,充足的陽崖光照,形成了當地俗稱"紅茶"的紫紅葉徑的變異葉。邦東土壤含銅礦物質,其邦東原生古茶樹爲適應生存環境,根系越長越粗壯,並深深紮根深層土壤下,吸取深層土壤裏的養份和有機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其葉片中小而厚實,歷經數百年的不斷演進,以適應當地的生存環境,從而形成了邦東茶品其獨特的優良品質。

茶園主要分佈在半山一帶,成片成林間雜在森林之中。較大的茶樹基圍在80~90釐米左右。茶園屬傳統採摘自然生長,樹枝盤曲宛延向上,經百年的人工無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臥龍、似飛禽展翅,既易攀援採摘,又有觀賞性。如能親臨體驗,實爲一種享受。

這樣粗大、挺拔、偉岸的身姿,是至今我見過的除鳳慶和鎮沅千年茶王樹以外的,樹姿樹勢最爲粗大、茂盛的古茶王樹,非老班章茶王樹和老曼峨茶王樹和易武落水洞等等茶王樹所能及。這棵邦東茶王樹,其樹齡仍未有準確考據,據所有人及當地老人講述,邦東原有好幾棵比這樣更爲粗大的古茶樹,因無意識保護,已被損毀,這棵是現今仍保護存活着的最爲古老的一棵古茶王樹。

說道邦東,忙麓是怎麼都饒不過去代表。忙麓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使得它在歷史上一度享有盛名。清末民初,《緬寧縣誌》記述“種茶人戶全縣約六、七千戶……邦東鄉則蠻鹿、錫規尤特著,蠻鹿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既然“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可以想象當時忙麓茶在臨滄應有的地位,成爲緬寧縣不可多得的名品。這自然就成爲縣內要員和富豪們以及文人墨客品茗的首選,同時也是接待嘉賓的首選,招待省府官差、禮儀往來便必不可少。

1970年前後,昔歸村每年精製100千克忙麓茶上交縣上。當時茶農們稱之爲“縣委茶”。縣上選中忙麓茶,莫不是因爲衆人公認的“色味之佳,超過其他產茶區”。這個年代中,有機會品嚐到忙麓茶的會是些什麼人呢?不僅僅是縣委裏的職員吧。這就讓忙麓茶從深山裏走出來,交上好朋友,見到大世面,甚至走向全國各地。雖然當時人們對忙麓茶的讚歎已成爲歷史,其輝煌的年代永遠流傳下來,在《臨滄縣誌》記述中,對忙麓茶的評價也是最爲突出的:“較名貴的初制青茶是忙六茶和曉光山茶,忙六茶產於邦東鄉忙六村,茶水的濃度高,清澈,經久耐泡,飲後爽口回味”。由於有過輝煌時期,被後人傳爲“貢品”並非沒有根據,據有關資料記述:“宋代大理國時期,勐海、雙江、臨翔、雲縣、鳳慶等著名的‘御茶山’,除供大理國作爲‘御茶’,還作爲‘貢茶’進貢給皇帝”。忙麓茶是臨翔區舊時的名品,進貢當然必不可少。

尋到好茶,心才能踏實安放(一)

五月

在山野的茶室歇腳

一根根莖壯葉肥的茶葉支楞着不肯服輸

抓一小把放在白瓷碗裏

開水一衝才柔順地沉入水底

香氣化開,口中的回甘綿延不絕

五月,跟隨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的尋茶隊伍,入雲南深山尋真正原生態的好茶。見證一片小小的不起眼的葉子華麗轉身的過程。雖然這隻漫漫尋茶路的一個小小開頭,卻已受益頗豐。

同行的都是各界牛人,也是茶界高手。但是在這裏我們把身份放一邊,把虛榮放一邊,把貪慾放一邊,因着同一個愛好結緣,因着相同的目標,開啓此次雲南尋茶之旅。尋茶的目的是恢復老茶味,找到真正原生態的茶。

雖然出行之前對茶山有所預估,但到達之後仍是想象之外的一派鄉野原始。順着山路往高處盤旋,石子還未被完全磨平的棱角顛簸着車身,狹窄的路只供一輛車單行。我一路都在想如果狹路相逢,該如何是好,難道還真能勇者勝?後面發現擔心是多餘的,載我們的司機是高人,無論多麼狹窄的地方都能夠順利轉彎。

黃集斌說十年前他第一次入山的時候路非常不好走,雖然不至於像李白那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但是往返一次要花上許多時間,先坐拖拉機,再換摩托車進山。逢上大雨,泥濘不堪;逢上大風,滿面塵土。

中吉號楊總說我們運氣好沒有趕上下雨,如果雨天山路泥濘,小巴、轎車無法進山,只能用皮卡。想想我們一行十幾個人,用皮卡也是浩浩蕩蕩的一個車隊了,在雨幕中穿梭行駛,也算是獨特風景。楊總是雲南人,極爲熱情好客,拿出私藏的好茶與我們,從麻黑、布朗、颳風寨……這樣一路喝過去,嘴被養刁。

入老班章、班盆的路我記憶特別深,進山時坐的車底盤高,又是和雅琴兩個人擠在副駕駛座,還沒有體會到當地人說的那種顛簸。回程時換了車,緊緊地抓住上面的把手,不敢靠窗,生怕被甩出去,但人幾乎彈跳起來。就是這樣的境況,同座的那個來自廣州的人還在見縫插針地拍些小視頻。

我們都是快樂的人。

那種茶人簡單的快樂。

從一條雜草叢生的山路中穿過,頭頂的陽光透過綠蔭的縫隙不斷映照在地上,大葉種喬木長得高挑挺拔,強烈的紫外線分分鐘就給人鍍上一層銅色。我跟在後面學習大葉種、小葉種、採摘嫩芽的方法以及春茶、秋茶的一些基本常識。在前輩面前,在上千年的古樹面前,發現了別樣的世界,才知曉自古至今爲什麼那麼多人癡迷、奔赴。

古木參天、茂林修竹、生態鏈自行衍生、循環,大自然一切井然有序,會讓人產生對本真的敬重、尊敬。這種感情由內而外,一直如影隨行。

一直慶幸進山的條件越來越好,不用每次都滿面風霜。可是隨之而來的擔心也日益強烈,日益商業化的氛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使得真正的好茶越來越稀缺。

茶山行之前,我只是偷偷藏在遠處窺望宮殿的山外人,茶山行之後雖然我還是外人,但卻已經來到了門檻處,能更近距離瞻仰這些茶山、茶樹、茶人、茶本身。

我們在中吉號楊總山上的茶室歇腳。一根根莖壯葉肥,抓一小把放在白瓷碗裏仍支楞着不肯服輸的樣子,開水一衝方纔柔順地沉入水底。待兩三泡過後香氣化開,口中回甘綿延不絕。

靜下心來感知,那一小片茶葉中所蘊藏的大能量、大文化,會映照人的渺小。對大自然我們也應該存有這種敬畏之心,感恩它的饋贈,與它相守相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